程颂向所有人做了说明。
大琞已经有了交椅,但没有小马扎。不过程颂带来的这个折叠凳比普通马扎要精细好看得多。正殿之内这些官员也不好坐下试验这折叠桌凳,只是凑上去使劲摁了摁,确认了一下这能折起来的家具会不会不结实,结论自然是相当好。
“不错,那最后的那个呢?”
当皇帝的不用自己动手干活,很少会考虑物品是否便利的问题。不过盛宣也能看出折叠桌凳的确称得上实用,应是不会难卖。他更感兴趣程颂拿来的最后一件东西,原因也简单,那东西看着最大,难道又是个助农利器?
最后一件确实有点大,程颂想请薛公公帮自己一把,结果靖亲王主动过来。
“来来来,我与程公子搭把手。”
“多谢王爷!”
程颂笑着道谢,对这老王爷的好感又添了一层,决定给他打个八折。
解开包布后,靖王爷和程颂一起把最后一件东西抬了出来。
“这是?”
有了折叠桌凳在前,官员们几乎都能猜出这大家伙也是个折叠家具,但猜不准具体是什么。
“启禀陛下,这个是折叠摇椅,不过这摇椅是竹制的,比木制的要轻省些,夏日用起来也凉快。”
“摇椅?”
殿内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个打开之后长度像张床、但表面弯曲不平的大家伙,贴地处的支架还是弧形的。摇椅,能摇晃的椅子?
“学生斗胆请陛下试一试这摇椅。”
程颂向龙椅方向再次行礼。在这朝堂大殿上,除了皇帝,其他人肯定都不敢坐,往重了说那就是个大不敬的罪,所以这摇椅的体验官只能邀请盛宣。
盛宣也正好奇,说了句免礼就从御案后绕出来了。
薛公公和另外一位侍候的太监赶紧跟上,看出盛宣确实要试坐,赶忙伸手搀扶,谨慎地像是怕皇帝一屁股把摇椅坐断了扎了龙腚。
“无妨。”
盛宣摆摆手,比起旋转生肖和折叠桌凳,他对摇椅的兴趣要大得多,撩起龙袍就坐了上去。
……
“皇上,皇上。”
盛宣坐上摇椅后就没再开口,一屋子朝臣等了半刻多,终于有人大着胆子呼唤了两声。
这摇椅上是撒了迷药吗?怎么皇上跟死了似的。
“嗯……”
听有人唤自己,盛宣终于舍得把眼睁开了。薛公公赶紧上前把人扶了起来。
站定后的皇帝又回头看了眼,心中已有算计。
这摇椅,得买!
“这摇椅甚好。”
回到龙椅坐定后,皇帝没吝啬夸奖,说这摇椅确实不错。盛宣自小就是个会享乐的,心系百姓并不耽误他心疼自己,像摇椅这么好用、舒适,躺上去特别享受的物件,他必须得有。
能得了皇帝夸奖,不用试大臣们也明白这东西肯定舒服,全都悄咪咪加到了自己的采买单子上。不仅买,还得多买,除了自己,家里的长辈、夫人、子女都得备上。
“陛下,自古安邦治世,文教为先,经术为本。就算他那作坊能出些新鲜物,也不过是些奇巧之术,不堪大用,担不得书院的名头啊。请陛下明鉴!”
程颂带来的作坊新作都展示完了,虽然每一样都挺让人开眼,但葛伯坚依旧不肯放弃自己的意见,死活坚持教授木工技艺的地方不适合挂书院的牌子。
依着古训,葛伯坚这番话确实卡在理上,皇帝和其他官员也只能说他过于顽固,却挑不出明显错处。
要不是看过密报,知道葛伯坚也有意插足水泥的买卖,有针对程颂的动机和嫌疑,盛宣都得被他这份坚守教化纯粹的真心感动了。
等葛伯坚慷慨完,盛宣没下定论,重新看向程颂。他已经从太子处听说了,程颂对书院的牌子似乎不算执着,只要不强迫他关门,换个名头似乎也是无妨。
如果程颂能主动表态愿意换名,不论换成什么,冲着他给皇室挣来的银子和那张摇椅,自己也会点头同意。
程颂猜不到皇帝的想法,但看出他允许自己发言的态度了,马上站了出来。
“陛下,葛大人所言有理,但学生以为,治国确应崇经术,但也不应过分局限经术的范围。”
“除却诗词文史、典章制度、衣冠礼乐、治国方略,算学、天相也都在经义之内,而营造、木工、铸炼、农桑、医学这些学问于安邦治国而言同样重要,少了这些人才,大琞的发展必然受阻。”
“学生自小长在市井,深知百姓万分珍惜如今的太平盛世。生逢陛下这样的治国明君既是百姓之幸,自然百姓们也希望有途径习得更多本领,不仅是为自身谋一条更好的生路,也能为大琞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学生建书院的目的就是想为这些有志勤学的百姓、尤其是少年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机会。”
“今日若是各位大人坚持让我摘掉书院的牌子,学生可以同意。但不论挂什么牌子,诚颂书院开设多个专业、培养不同技艺学生的理念不会改变,钻研新学问新技术、创造新技艺新物件的追求不会停止,更加不会放弃用教书育人助力大琞长盛不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