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本神今天逃婚 > 第17章 生意

第17章 生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挑眉道,“还想不想赚的更多。”

张先生摇头摆手,“不敢想,不敢想,段掌柜。”

“你不敢想,我敢想。”

“这次给我一百两。”我伸手挑眉道。

“你要干嘛?”他那抠抠搜搜的心思又在作祟。

我这次亦二话不说,走到案头提笔立字据。

“行行行,我给你还不行吗?”

他小心翼翼的打开箱子,“这里头。”

我拿过那箱子,哗啦啦的将里头的碎银子倒在桌上。

“你知道生意如何才能做大吗?”我支着下巴问他。

我见他那迷茫的样子笑出来,拍了拍老头的肩,“找盟友!”

“找什么盟友,你瞧咱们现在不就赚很多了吗?”他小声嘟囔着。

我从桌面上划拉一堆过来,老头心都在滴血。

“不是祖宗你要干嘛?”

“张先生,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这个道理你懂不懂。”我扔起一锭银子又于半空中接住,“你知道为什么有人的生意总是做不大吗。”

老头摇头。

我把那银子放在他眼前,“一两,十年后还是一两,要让钱生钱,就要让钱从自己的腰包里出去,生完钱之后,在乖乖的从外头回来。”我晃着手里的银子,他的脑袋和眼睛也随着我的手转动,我一把握住那锭银子,老头也立马定住抬头看我。

“听我的。”我拍案道。

他吓了一跳,木讷的点点头。

“首先,我们得扩大名气,至于如何扩大,当然是再开一家,并且选址在风雅酒楼,那里的人最多,有钱的人最多,会赏画儿的自然就多,到时候...”我本想说再将胡落题的匾额那么一放买书的人保准翻倍。

但这后句话却哽在喉咙里,发不出声音。

我挥挥手,“嗐!听我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盟友是什么?”

我小声道,“我们可以请有名的杜撰先生来写故事,然后让请风雅酒楼的说书先生讲故事。”

他思忖着思忖着,半晌问我,“所以呢?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瞧他不开窍道,“哎呀,这个故事我们讲个大概,他要听剩下的结局只能到我们竹门书商来采买,这样风雅酒楼也赚了钱,我们也赚了钱。所以第一个盟友就是杜撰先生,第二个盟友就是说书先生。”

他点点头,“此法可行。”

次日,书商交给抄书工小王处理,张先生去找了几个认识的杜撰先生,经过重重介绍,腆着厚脸皮跟人家套近乎,一天下来搞定了四个。

我则去了风雅酒楼找说书先生去了,我没有废话立了一个字据,带着字据进来。却被门外跑堂的拦住,“你是何人,叫花子也来逛酒楼,还戴着个面纱,臭要饭的,滚!”

我恭谨的笑道,“我是来谈生意的,麻烦通融一下。”

“什么生意,和你有什么生意可谈。”

“你不放心的话随我进去,给我一刻钟,我便能让你们掌柜的亲自出来见我。”

他将信将疑的放我进去,我开始的时候倒是和他并肩一起走着,走的很慢,得了信任立马满楼跑着去找说书的先生。

他措手不及的追我,眼瞅着呼朋引伴就要追上来,我怕再被他们给扔出去,急中生智间,我就穿着破衣烂衫的窜进舞娘的脚步里,将腰弯了个惊人的弧度,疼死了,我真的不喜欢跳舞这种东西,谁叫三教九流喜欢呢。

我咬着牙跳起来,下面宾客拍手叫好,朝前头扔钱者有之,那些小厮们也不再追我了,杵在一边儿静静地看着。

忽地不知哪个手贱的将我的纱巾取下,我登时吓得胆儿突,但一想到六年了,不说模样变了多少,阿乖用身体换得这世上的人都以为我死了,我带着面纱不过是自己的心里障碍罢了。

也多亏了老板娘拍拍手走过来,我立马捡起地上面纱,戴在脸上,“真不错,跳的好!刚才小风还告诉我有叫花子进来,我这一看原来是要找一份差事的。”

“啊不...不是的...”我再细细想了想,“啊是是是,我是找你,但不是这个差事。”

“哦?”老板娘笑道,做了个请的手势,“雅间里谈。”

我跟她上楼去了雅间,将怀里的字据拿出来,她捂着嘴啊哈哈的笑了起来,“行,行,我同意,我当然同意,那些说书的酸老头成天讲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我巴不得有新的话本儿听呢。”

我换了一个卑微的姿态,“好姐姐,你真的同意了?”

她大概四十多,比我娘还大些,听见我这样唤她摸上自己的脸颊,“生意就是你来我往,双方得利便可合作,我哪里会挑你。”又补充了一句,“我挑你,你便也来挑我的。”

她签了那个她六我四的字据,我揣在怀里补充了一下,“你得跟那些酸老头说,这个故事讲完之后要说上一句话。”

“什么话?”

我模仿说书先生道,“欲知结局如何,且到竹门书商。”

“啊哈,行行,好说好说。”

我回去将这事儿原封不动的讲给了张先生听,他也把四个杜撰先生应承下来写话本儿的事儿说给我听了。

我想了想补充着,“对了,明日那些小工过来你嘱咐一句,以后抄书订书,不可在一本全都抄完了,要至少分成三册,一本书挣三份钱,到时候我的封皮也设计成一套连环画儿。”

“这很容易理解。”他终于跟上我的想法。

我点头认真解释,“这人啊,买书还有一点是为了收藏,既然是收藏,那封面就很重要了,就像收集古玩瓷器一样,少一个都不是完整一套。但这种方法呢,我们不能用在完结的书上,我们得先找有名的先生来写新鲜热乎的故事,市面上没有只有我们这一家,他们要看,只能买我们这一二三四册。而且不能贪多,发行的数目必须有量,营造出一种不抢就再也没有了的珍贵感。”

这个规划先是有了。

我拿着那一百两在风雅酒楼旁边盘了一块儿地皮。

新店开业的时候张先生哀伤的道,“那这个店要兑出去吗,我在这儿待了几十年,实在不忍心。”

“干嘛要兑出去,咱们不是有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吗,我们继续卖啊,这些书我们就卖的比同行的价格低个一两文,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下层人也给讨好了。”

那胡落的匾额也就立在了新店的外头,我每天都能看得到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