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替你解毒,医术自然高超,你这师傅拜得好。”
“那徒儿继续说了。”
“说什么说什么,我也要听。”孙良抓完药送走患者好信地跑了进来。
“前堂不用照看了?”易芔呵斥道。
“没事啦,我站这就能看到,师傅放心。”师妹好不容易回来,他可要凑近听听一手消息。
“在山上师傅他老人家,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每十日让我服下一种毒物,一共一百种,养成了百毒不侵的体质,身体里别的毒便被同化掉了。”
“这方法妙啊,研制不出解药,干脆打败毒药。这个高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要说师傅,您们两位倒是有一点一样的地方。”
“哪点一样?”
“师傅他老人家也姓易,单名一个天字,徒儿两位师傅的姓氏都是一样的。”
易芔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二十几年了。
见他神情恍惚,她唤道:“师傅怎么了?”
“丫头,你跟着我连一年都没学上,跟着师傅学习数年,如今我更是担不起师傅这个称谓了,以后唤我师兄就好。”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啊,这不是差辈分了?清儿唤您师兄,那我这师兄怎么办?”
“这丫头所说的师傅亦是为师的师傅,她不唤我师兄,难道继续唤我师傅,岂不是置我于不孝不敬之地。”
“师傅的意思是说,您也是易天师傅的徒弟?”
“是”,易芔应声道。
抬头望着,仿佛穿透空间回忆起久远的故事,“那是三十年多前的事了,我刚满十岁,山村突逢大火,我因去山里玩逃过一劫,至此孤零零一人流落街头,被师傅捡回了家。
“与师傅相处十余载,他外出云游,我便也下了山,周周转转来了这儿。哎……”一声叹息道尽了几十年的心酸苦楚,“师傅他老人家怎么样?身体可好?”
“放心,他老人家,虽然头发都白了,身体却好得很,倒是听师傅提过说我们还有个师兄,只是没想到竟然是师傅。”
“还唤师傅,改唤大师兄,没想到时隔多年竟有了师妹。”
“师傅别的啊,清儿喊你师兄,我们岂不是要改口喊小师姑了,这也差太远了。”
“良良师侄说得极是,唤我一声小师姑来听听。”
“我不要,我去前堂看铺子了。”
看着三师兄气乎乎地离开,程澄不厚道地笑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徒儿不能忘记师傅过去的教导之恩,再说师傅他老人家不会在意这些称呼的,师傅亦不必在意。”
“不必这般郑重其事的,罢了。师傅现在在哪?过得可好?”
“他在傲天国,日子过得很自在。日后有机会,我们一起回山上看他老人家。若是见到你,他一定很高兴。”
“好,好。”
“对了师傅,怎么没见二师兄?”
“他外出游历去了,走了一年多,算算日子要回来了。”
“哦。我出去给师傅煮壶茶过来,这么久没喝徒儿的茶了,是不是格外想念?”
“想得很,那小子泡的茶还不如清水可口。”
程澄留在医馆帮三师兄的忙,等到天黑关门了才回府里。
这五年来王宫发的月例已经将她住的偏房堆得满满当当的,数百匹布外加数千金。
面对金子她是一万个高兴存到钱行就好,可是满屋的布着实为难,总不能全做成衣裳吧,费钱不说,而且根本穿不过来。
原本空着的床上,现下放了一堆东西,她看着眼前的百两黄金,金式钗镮首饰一套,疑惑地叹道:“这些又是哪来的?”
“王上念你援疫有功,特意赏的。”墨星辰站在门口解答道。
“怪不得看着就价值不菲。”
“你在医馆待了一整日?”
“回来了,自然是要继续去医馆的。”
“过来用晚膳了。”
“哦。”她跟着王子走到隔壁。
“王子,你说要不我开个布铺,把那些都拿出去卖了,如何?既不会浪费掉,又能赚银子。”
“开铺子耗费心神,不过几百匹布而已,明日我让家宰找个布商收了去。”
“这样好,省事。晚上我挑些喜欢的留下,剩下的都收去卖了。屋子被堆得满满当当的,感觉空气都不流通了。”
“让你去睡另一间,还偏不要。”
“那间是你的,我怎么睡。”
“怎么不能”,墨星辰话没说完,被门外前来汇报的家宰打断了。
“家主,箫笙阁的雨露姑娘听说您回来了,差人来问,今晚是否前去听曲,她好提前将包间给您备出来。”
“箫笙阁雨露?”
“你去回话,说本君不会再去了。”
“是。”
“王子闲赋在家,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倒是并不苦闷。已然成了雨露姑娘的座上宾,回城当日便请你前去听曲。”
“清儿这话……是吃醋了?”
“王子想多了,绝对没有!”
“嘴上说着没有,脸都要鼓成球了。以前确实常去听曲,不过是因为那曲子都是你写的。如今你回来了,自然不需要再去听她唱的了。”
程澄琢磨片刻,放下筷子,微微转身对他说道:“有些话还是要提前说清楚比较好”。
“什么话”,墨星辰见她一脸严肃的模样,貌似是从未见过的表情,很有乐趣。
“我眼里容不得沙子,日后若王子身侧另有旁人,我们便好聚好散。”
“一个唱曲儿的罢了,怎么就扯出好聚好散了。”
“我是认真的。”
“知道了,不会有那么一日的,乖乖吃饭。”他夹起一根青菜放到她的碗中。
除了刚回来前几日程澄去了趟禾青和福利院了解下的情况,便整日待在医馆。
福利院运行良好,城中如今连个小乞丐都见不到了,它的运营费用一直都是吴掌柜从铺子里拨的。
禾青的运营远超她的预期,这五年来春雨和吴金玉互通消息,已经将禾青酒楼开到全国各地。
春雨负责旧时云昙国的城镇,吴金玉负责墨月国境内,加起来将近百间酒楼,每日利润三千多两,每月收入总计十万两之多。
如今无人不知禾青是墨月国新起之秀,却无人知晓从未露面的东家是谁。
虽然火锅、烧烤在此处属新鲜吃食,但碍于技术的限制并没有现代那么先进便利。
她还是没想到两人竟然将禾青经营得如此之好,依照他们的计划还会继续扩展版图到别国。
城里亦有相似的铺子,不过综合比较都不如禾青,无论食材、服务、还是铺面都是最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