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 > 第70章 第 70 章

第70章 第 7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想去吗?想去我现在就让人安排。”

祁建军不过是捡着好话说,哪能不知道干农活的苦,“这些我下乡时都体验过。”

他哪里是真想去农场,不过想借此表示自己现在正在当没前途的临时工没 “去我倒是很想去,但我这好不容易才找了个临时工做,去了农场,再回来怕是连临时工都没有了。”

前几年的政策是除非家里有门路,不然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只能一个留在城里。他们家门门路,他跟文玲必须有一个下乡。

文洁怕文玲下乡被欺负,没让她下乡。

下乡的事就落在他身上,他是去年年底才想办法回城的。

“我还以为你用这种羡慕的口气说这些,是为了去体验我跟博衍过去几年的生活。”祈年哪能不知道他提这些的原因,不过是装糊涂而已。

这两孩子想来他这里,他不阻止。

但想求他安排工作,或者其他好处,他断不可能给安排。

对这俩孩子,各自安好,是他的态度。

见势头不妙,文玲立马开口,“这都快五点,博衍还没回来,还是我来下厨,免得耽误年夜饭?”

“他们早回来了,这会儿估计菜都快出锅了。”这房子是四合院,祈年三人在堂屋,去厨房并不用经过堂屋,刚才两人给过他去厨房做菜的手势。

“……”

“……”

文玲两姐弟背对着堂屋大门,所以没看到林希两夫妻回来。

要是知道他们两夫妻已经回来,刚才那些话,他们一定不会说。

果然,祈年这话才说完,林希就端着两盘切好摆好盘的冷荤过来,“爷爷,博衍说再半小时就能开始吃年夜饭,我先把冷盘端过来。”

中午祈年两爷孙早就摆好了一张八仙桌,供晚上吃年夜饭用。

林希边说,边将手上的冷盘摆到八仙桌中间。

摆好东西,她这才看向文玲两姐弟,“刚才回来见二位跟爷爷聊得正欢,便没进来问好,二位见谅。”

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两姐弟。

两姐弟都长得更像文洁,只眉眼间,隐隐有老爷子的影子。

她不评价这两姐弟过去对祁博衍两爷孙的行为,但她对这种人只有表面功夫。

两姐弟只知道祁博衍娶了个农场姑娘,他们以为农场姑娘,哪怕再出色,也有限。

可眼前轻松般挺拔的姑娘,无论模样还是气质,都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五官深邃帅气,配她身上那股利落,给人一种飒爽的感觉,轻易就让人产生好感。

此时,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让人半点挑不出错,两姐弟心里不由沉了沉。

他们以为祁博衍出国,只留一个农场出身的妻子在国内,只要他们多在老爷子跟前刷存在感,老爷子就能慢慢接受他们。

看到林希后,他们知道他们想当然了。

两姐弟相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沉重,而后文玲笑着开口,“一家人,哪需要这样的两家话。真要说见谅,也该我们两姐弟说才对。按说这样团圆的日子,我跟建军应该早点回来张罗的,但我们这都才忙完,啥都没帮着准备,只能吃现成的。”

“一家人?我怎么不知道博衍除了爷爷外,还有其他亲人?”林希满脸疑惑,“之前我跟博衍结婚,除了爷爷外,再没其他家人参加,也没其他家人添礼。”

“我当时问他,还有没有其他家人。他说,他这辈子亲缘浅,打小没父母,更没其他兄弟姐妹,爷爷是他唯一的亲人。”

“他这人最实在,从来不会乱说话,所以我不明白你口中的一家人是什么意思?”

“能给我解个惑吗?”

纵使文玲脸皮再厚,听到林希这些话,也有些脸热,但该解释的还是要解释,“过去年纪小,我们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伤了爸和博衍的心,他们没告诉我们,你们结婚的事。”

“年纪小?有多小?比博衍还小吗?”

“差不多吧。”被一个小辈,还是第一次见面的小辈,如此下面子,文玲心里难堪得紧,只想赶紧结束这个话题,“给你们的结婚礼物,我们已经再准备,等准备好,就送给你们。”

“听说过一句话:迟到的深情比草贱,迟到的忏悔也一样。礼物,就不需要了,我们不缺。但是既然你们从来没当博衍是你们的亲人,以后请不要以我们的亲人自居,大家各自安好,我想对大家都好,你们说呢?”

这两姐弟明摆着揣着明白当糊涂,林希才不如他们的心意呢。

文玲完全没想到,林希竟然完全不给她面子。

想到她是新妇,这是在婆家,她不由看向祈年,“爸,博衍这媳妇,是不是太厉害了点?”

正常人家都不喜欢太厉害的媳妇,怕压不住。

祈年看向她,老神在在地说道,“她要不这么厉害,博衍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所以有问题吗?”

文玲记得祈年曾经最讨厌女人太厉害,她不信对方会改变这种想法,“您不怕博衍将来管不住她?”

“我巴不得她一辈子管着博衍呢。”活到这把年纪,老爷子比谁都清楚,那些被女人管了一辈子的男人,都是幸福的。

最终,文玲两姐弟没留下一起吃年夜饭。

要只是祈年和祁博衍两人,那他们无论如何都会留下来一起吃。

可还有个在他们看来是外人的林希。

他们觉得在祁家人面前丢脸没什么,但不能丢脸丢到外人面前去。

所以在祈年明显不顾忌在林希面前,下他们脸时,他们不想更丢脸,只能留下一句:既然你们不欢迎我们,那我们就改天再上门。

就离开。

两人前脚离开,后脚祁博衍所有的菜就都上桌了。

老爷子跟两夫妻解释了一下,他为什么没拒绝他们上门的缘由,就抛下他们的话题,“这是咱们一家三口第一次一起过年,晚上必须好好热闹热闹。”

无论文洁,还是文玲两姐弟,祈年对他们什么态度,祁博衍都不干涉。

祈年愿意摒弃前嫌,重新接受他们,跟他们如正常人一般过一家人的生活,他没意见。

祈年不想跟对方再有任何牵扯,祁博衍也不会去劝。

他都没意见,林希跟更不可能有意见。

所以对老爷子,关于对那两姐弟事情的解释,两夫妻顺着老爷子的话就接受。

比起那两姐弟,夫妻两更在意晚上这顿年夜饭,“既是要好好热闹,怎能没酒助兴呢?爷爷,快把您的藏酒拿出来,咱们今晚好好喝上一杯。”

老爷子是好酒之人,年轻那会儿就有藏酒的习惯。

这里的藏酒,是指将酒藏买在土里,若干年后再挖出来喝。

因为埋在地里,所以哪怕经过十年的变故,那些酒是唯一没受影响的东西。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确实喜欢适时喝上几杯,可经历过那样的变故,他早就对酒没什么念想。当然,就像大孙子说的那样,今天这样的日子,确实需要有酒助兴,所以他早就挖了两坛出来。

只是刚才还没来得及处理,就被突然上门的文玲两姐弟给打断,“在院子里,你去清理干净拿进来。”

一听老爷子这话,祁博衍不含糊地起身朝外走。

果然看到院墙根下有新挖的土,旁边有两个沾满土的酒坛子。

祁博衍走过去,一手一个拎手里,放到厨房门口,然后返身回厨房拎了一桶水出来,高高往下冲在酒坛上,很快将酒坛子冲洗干净。

接着,他又拿了块干布,将两个酒坛擦干,便拎着回了堂屋。

酒坛子外,原先贴着酒名,可因为埋得太久,刚又被冲洗了一遍,那标签早没了。

见她好奇地盯着酒坛看,祈年问她,“听说过云门陈酿吗?”

林希摇头,白酒除了后世那些大牌,她基本没听说过其他的。

“跟汾酒同源,用高粱纯天然精心酿造,酿完又在地底下埋好多年才出厂。我当时买的时候,已经窖藏过五年,现在又经过十几年,算是小二十年的窖藏酒了,味道应该很好。”

林希知道白酒有越陈越香的说法,“那等会儿一定要好好尝尝二十年珍藏好酒,是何等好滋味。”

“好,现在先开始吃年夜饭吧。”说着,祁博衍到院子里放了一串鞭炮。

年夜饭前放鞭炮,有驱赶邪灵、祈求平安,有辞旧迎新、迎接新年,还有象征家庭团圆和和谐的美好寓意。

时隔十二年,祁家再次响起这象征美好的鞭炮声,老爷子感慨万千,不过他没过多悲伤过去,只简单道了一句,“否极泰来,咱们家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往后会一年比一年好的。”

“对,一定一年比一年好。”祁家过去的一切,会跟过去十年一样,彻底成为历史。

摆在他们面前的,将是大变化的时代,是只要抓住机遇,就能腾飞的美好时代。

“我要好好活着,亲眼看看咱们国家是怎么一年比一年好的。”言毕,老爷子率先起筷,“咱们边吃边聊。”

都是自家人,不用过多客套,老爷子起筷后,林希两人也跟着开始吃。

林希第一筷夹的是肥瘦得宜的红烧肉,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肉的香味。

一块下肚,心里满足得紧,“博衍有这样的手艺,不用担心在国外吃不习惯。”

“对,在这点上,他比我强多了。”回想他国外留学那几年吃的东西,祈年心有戚戚,“当年我们几人在国外,吃不惯他们的东西,动手做的东西又难入口,每次吃饭都苦大仇深的。”

“那边因为生活方式跟咱们完全不一样,大概很难找到咱们用的这种铁锅,博衍真想自己开口,得自己带口锅过去。”

“我是去学技术的,不是去享受的。”估计学技术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来时间和精力满足口腹之欲这种小事,“馊饭馊菜都没少吃,那边的东西再难吃,也比馊饭馊菜强吧。”

倒不是说那边的东西,味道难吃。

而是习惯真的不一样。

祈年觉得他们长了一颗每天需要大米饭或者面条的胃,可这两样东西在国外几乎都看不到。他们都是吃面包,生蔬菜,各种肉制品。

不过,就像大孙子说的,他是去学本领,不是去享福的,入乡随俗就是,“我忘记你的成长环境,跟我的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不说我在你这个年纪时,根本不懂吃苦为何物。就是现在,我也比不得你。”

文玲两姐弟说祁博衍,在下乡还能为自己挣到那么好的前程,后悔没跟着一起。

老爷子是没跟他们说,为了学开车,祁博衍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伤。

任何人的优秀,都不是平白得来的,都是人家挖空心思,费尽心血,修来的。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您不用跟我做任何对比。”

“过年咱们还是不要说这种沉重的话题,咱们展望展望新的一年呗。”林希觉得说过去太沉重,尤其这两爷孙的过去。

“年后那份由你们省教育牵头,由你任第一编辑的复习书,就会在全国开始发售,这份经历有助于你在学校受到更多关注。”这届考生不限身份,不限年龄,其中不乏那些工作很多年,早在工作单位有很出色表现的学生存在。

要说林希的工作经验,只有农场中学那半年的教学经历,比起那些早工作了好几年的人,比完全没工作经验的人,也没多大优势。

为了增加她的筹码,祈年花了不少心思在他说的那份出版资料上。

不然,估计要往后推好几个月才能真的面世。

虽然先前校长跟她说,被国家收编的这份资料,出版的速度会比之前市出版的那份快。但没祈年出手,估计再快也快不到这个地步,“这样正好。”

“我还想捞个班干部或者其他干部当当,有那个经历,应该比较容易成功。”倒不是为了从这些人身上得到什么回报,只是能当班干部,毕业分配时,应该有优先自己选择的权利。

她想要这个权利。

当然,她知道77.78两届大学生将来多数成了各个领域的肱骨干部,都是能人志士。

如果在当班干部期间,能跟这些人打好关系,于自己日后只有好处,没坏处。

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

“京大几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你的成绩在那里没多大优势,要当班干部,确实需要其他加持才行。”作为国内最高学府,京大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各地状元的首选。

林希当然清楚这一点,“我原本还想试着再写点文章投稿,看能不能再出几篇被报纸录用的文章。现在应该不用走这步了。”

林希很清楚自己在文学方面,并没特别的天赋。

她那篇高考作文,会比《人民日报》刊登,完全是讨了巧。

真再写文章,不说《人民日报》,就是其他的报纸,都不一定上得了。

所以这事她还在犹豫中。

这会儿有祈年跟她说的事,她瞬间将再投稿的事,抛之脑后。

搞文字工作的祈年,也看出自己孙媳那篇文章被刊登的原因。

从他的角度来看,那文章巧在内容,巧在结构。

要说文学性,那的确差了点。

但文字这东西,只要能对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文学不文学的,并没太大关系。

“有时间,你倒是可以再写写类似的文章。”祈年觉得林希的文章价值,在于引导人往他们从来没想象过的方向去想,他觉得这样的思想启迪,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这便是她的文章被刊上《人民日报》的原因。

“等博衍去了国外,知道了那边的技术情况,我再结合资料,蛮写一写。”行业,行业,从行的人多了,才能称之为行业。祁博衍因为她的缘故,率先接触手机领域,但就他一个人去学这个,哪怕他学到了最前沿的技术,靠他一个人,也成就不了这个行业。

需要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进而去从事,去接触,去研发。

目前国内暂时没这块的新闻资讯,她要能多写能被刊登出去的文章,那将影响更多的人。

这些人未来也许会跟祁博衍形成竞争关系。

但那是先把那行业给创造出来,才能谈竞争关系,不然就是孤军奋战,孤掌难鸣。

“我尽量找些合适的资料,寄回来,可以直接刊登就直接刊登,省得你费时间去写。”作为枕边人,祁博衍知道林希,并不是很喜欢写东西。

应该说,并不是很喜欢写文章,倒是类似复习资料这样的东西,她挺喜欢写写画画的。

林希想的那些东西,祁博衍同样很清楚。

所以他知道,要想提前实现林希口中说的那些高科技产品,单靠他一个人很难。

还需要其他千千万万的人,去重视才行。

见他们小夫妻,有商有量的,祈年便不再多言,“你们有自己的安排,就照你们自己的安排来。材料寄回来,可以由我这边整理,刊登。”

“我本来就是这样打算的。”跟自家爷爷,祁博衍才不会客气,“这方面你是专业的,交给你做,可比让希希做更方便快捷。希希的时间,还是多用来学习的好。”

这孙子太独立,很少有地方用得上他,偶尔祈年会生出不被需要的感觉。

当然,作为有自己正儿八经工作的人,就算有这种想法,也瞬间就释然。

但不能否认,他心里有被需求,被渴望的想法。

所以,祁博衍这不客气的话,让他很是心情愉悦,“对,你们都还年轻,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像这类我就能做的的事,尽管交给我,我保证把它办得妥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