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摇头:“这儿好,二嫂子休要哄我换了去。”
众人皆笑,王熙凤道:“好精明的四丫头!”
只得作罢回身,悄悄叮嘱平儿道:“一会子你多看顾着她些,她的丫头小,奶妈子也不奶她了,怕只顾着自己乐呵,不上心。”
平儿回道:“你放心,我晓得。”
不多时,丫鬟们捧杯端盘在席间穿行,一一上菜。
因是风雅之会,菜也风雅,少有大鱼大肉,颜色好看,味道也不差。
众人吃得颇为赞叹,尤其是最后一道面,看上去平平无奇,入口却让人鲜掉舌头。众人忍不住将面汤都喝光了。
惜春人小胃口也小,给她上的已是按分量减了,但她一路吃下来,这道也不肯少吃,那道也要尝,喝完面汤,人已歪在何嬷嬷怀里让她揉着肚子。
亭子里也置了丫鬟婆子们的席面,平儿要照看着惜春,抽不开身,黛玉见她忙碌,便叫何嬷嬷替了她,让她去吃一口。
王熙凤放下掌心大的面碗,遗憾道:“可惜少了点,还不够塞牙的。”
李纨朝惜春那里努了努嘴,“再多一些,四丫头要撑破肚皮了。”
王熙凤道:“该叫她少吃两口,我多吃两口才是。”
李纨道:“亏得你还是她嫂子,好厚的脸皮。”
王熙凤不以为意,问黛玉:“这面是怎么做的?筋道又不费牙,还这么鲜。改日让人学着做了,给老祖宗也尝尝,她定然喜欢的。”
何嬷嬷道:“做起来不难,功夫全在揉面的时候。要把鸡、鱼、虾、鲜笋、香菇、芝麻、花椒等磨成的粉撒入面中一起揉,再加入焯笋、煮蘑菇、煮虾的鲜汁,不加一丁点儿水。揉好的面下锅,也是用鲜汁煮,不需用旁的杂七杂八调味,略加一点盐就够了。”
“若是想吃酸的、咸一些的,也可在揉面时加酱醋。”
王熙凤听罢,道:“如此说来,倒也便宜。”
撤了席,几人杯中还没有花瓣落下,黛玉便提议将杯子留下,由丫鬟们守着,众人转至亭中玩乐消食。
惜春连连应好,道:“正好腾出肚子一会儿饮花瓣酒。”
随后几人或落座下棋,或提篮插花,或结伴去池边喂鱼消磨闲暇时光。
倏而一阵风起,垂花架下传来惊呼:“有了有了!”
湘云忙高声问道:“是谁中了!”
她的丫鬟翠缕道:“正是姑娘呢!”
湘云将手中鱼食一抛,提着裙子奔过去,还不忘喊黛玉:“林姐姐,我不要蜜水,你给我上果子酒来!”
黛玉好笑道:“快来人,给云丫头倒酒!”
果酒斟了大半杯,湘云仰头一饮而尽,末了咂了咂嘴,道:“净是甜味,半点没有酒味,该不是诓我吧。”
黛玉没好气道:“与你喝的自然是酒味淡些!”
说完她又扬起一抹笑容,道:“叫你不选蜜水,可错过了稀奇东西呢!”
湘云好奇心一瞬间被勾起来,忙缠着她问是什么。
黛玉偏闭口不答。
不一会儿惜春杯里也落了花瓣,她是万不能沾酒的,只能喝蜜水,湘云便凑过去,看有什么稀奇的。
只见丫鬟倒入蜜水,白瓷杯底让蜜水一滚,竟浮现出一朵水仙花,她喝完杯里的蜜水,花又不见了,杯底仍是细腻雪白一片。
湘云左看右看,任是看不出端倪,问黛玉,黛玉也不肯说,叫她再有落花,自己再看便是。
如是湘云也不惦记着果子酒了,只等着风吹花落,再饮蜜水。
李纨不禁叹道:“这个法子好,既不扫兴,又叫她们几个不惦记着酒水。”
及至众人都饮过四五轮,就连要包圆果酒的王熙凤都喝了一杯蜜水,看了一回杯中花,这场乔迁宴便结束了,一时宾主尽欢。
众人跟黛玉告辞,湘云和惜春拎走了探春编的小花篮。
出了听松园,一行人本要各自散去,不想惜春拉住迎春姐妹,摇着花篮到:“走!咱们一起去老太太那儿看鸟儿!”
李纨见她脸色绯红,不由道:“莫非果子酒后劲上来,她醉了?”
王熙凤道:“那酒跟汁子差不多,醉不了,她就是还在兴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