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六米之上[竞技] > 第13章 13

第13章 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沈应感觉有点微妙——对伊格纳季耶夫。

尽管他无法分辨出伊格纳季耶夫是故意这样讲、还是无意间说出了这样的话,又或者是他的英文确实有哪里没学好——虽然伊格纳季耶夫声称他的英文有A,不过谁知道呢?总之,伊格纳季耶夫刚才说的那些话,听上去还怪茶的。

一边说“斯托罗纳克不需要安慰”,一边又积极的向沈应要求之后要安慰他,这波操作就让人感觉茶里茶气的。但又因为伊格纳季耶夫本人独特的性格,导致他的这番话在绿茶之余,又有点憨。

“我下一次失败一下,给你一次机会”什么的,再加上他那“为你奉献自己牺牲大发”的语气,就很有伊格纳季耶夫“惹人不愉快技能顶级”的风格。

而不管他是有意识的茶还是茶而不自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像都挺厉害的……

沈应不由得对伊格纳季耶夫大为改观。

啊,瓦连京——你也不是只有憨憨与情商负数的普通的瓦连京嘛!

突然就感觉瓦连京的人设变得时髦起来了!

撇去这点茶憨未明的小问题不提,在斯托罗纳克返回休息席后,沈应还是出于礼貌的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关心。

结果也确实就像伊格纳季耶夫所说的那样,斯托罗纳克并不需要安慰——他看上去对自己的失利并不在意。沈应猜测这或许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成熟的运动员应该具有的心态。或者,用伊格纳季耶夫的话来说,就是失败的次数多了,早就习惯了。

沈应不知道其他选手是什么情况。他们彼此都不熟悉,理所当然的,其他选手失败后沈应也不会凑上去。但斯托罗纳克——虽然也有交好的选手给他打气鼓励,不过这完全是对方自发的行为,沈应看得出来,斯托罗纳克本人是真的不在意。

能够拥有这样的心态挺好的。这么一比较,沈应就感觉自己确实是有点缺乏大赛经验,一次失败(或者是失误也一样)之后,心里还要惦记一会儿。要是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像斯托罗纳克那样毫不在意、视若平常就好了。

总不能每一次试跳失败,都要别人一通安慰吧?

从自己的比赛状态来讲,这样频繁的情绪波动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还是负面情绪。毕竟就像斯托罗纳克说的,这一跳失败了,还有下一跳呢!

虽然斯托罗纳克5米73的第一次试跳没能成功,但这种豁达的态度也很帅气。沈应心想。是和顺利过杆不一样的魅力。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沈应感觉伊格纳季耶夫看他的目光变得有些奇怪。

总不能是真的因为我向斯托罗纳克表达关切就不高兴了吧?

沈应这么想着,也就没把伊格纳季耶夫略显古怪的目光放在心上。直到他看到了伊格纳季耶夫的下一次试跳,沈应才愕然惊觉,有些人(特指瓦连京·伊格纳季耶夫先生)可能真的思考回路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会格外突出一些。

因为伊格纳季耶夫在第一轮试跳就顺利过杆、完成了5米73高度的比赛,他的“下一次试跳”,其实是5米78的第一跳。

那个时候场上只剩下七名选手。高斯林和莱菲布勒在5米73高度的三次试跳全部以失败告终,双双退出比赛。其中高斯林以5米68高度一次过杆的试跳次数排在第八名,最终成绩同为5米68、却跳了两次才成功的莱菲布勒在他之后,位列第九。

沈应当时还算了一下,他居然已经最少有第七名了。

这还真是让人颇为意外。要知道沈应之前可是抱着“倒数第一”的心理准备来参加比赛的,没想到他今天状态不错,突破了个人最好成绩,而高斯林和皮奥莱维奇等人(比如说提到的这两个选手,他们都曾跳过5米85的高度)又没能发挥出自己一贯的水平,两相结合,沈应的排名居然都到中游了。

他是在第二跳的时候成功跳过5米73的,没有失误的情况下,还算顺利的越过了横杆。不过沈应也逐渐感觉到,或许差不多就快要接近他现在的极限了。过杆的时候明显不如之前轻松——应该还是跳的高度不太够,所以过杆的时候整体就没有那么充裕了。

5米80以上的高度估计是没可能了,沈应打算在5米78再冲一把。

并不是说跳过5米78,就能够让他最终名次更进一步或是怎么样。沈应只是希望能够在个人最好成绩上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

5米78高度,里希特和斯托罗纳克都申请了免跳。参加这一轮试跳的只有五个人,沈应排在最后一个跳。

第一个跳的还是贝兹鲁科夫,贝兹鲁科夫跳完之后,就轮到伊格纳季耶夫。贝兹鲁科夫当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发挥正常、轻松过杆,重点是在他之后上场的伊格纳季耶夫。

伊格纳季耶夫,他这一跳在前期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成功助跑起跳转身一条龙后,伊格纳季耶夫在过杆的时候出现了……沈应甚至都不愿意称之为“失误”。

简单类比一下,大概就是一个世界级的跳水运动员突然“炸鱼”了,差不多就是那种程度。没有一个解说员会将之形容为“失误”,只会说“炸鱼”。

虽然撑杆跳比赛似乎没有类似的说法,但不妨碍沈应这样认为。

因为实在是太离谱了。沈应甚至怀疑伊格纳季耶夫该不会真的在想什么“下一跳失误一下,给你一个安慰的机会”之类的东西吧?以他的水平来说,在跳跃高度有很大富余的情况下,过杆的时候一阵意义不明的手舞足蹈、导致横杆被打落……

不,都不用伊格纳季耶夫了,但凡放在一个专业的撑竿跳运动员身上,哪怕只有省级,都显得相当离谱。

显然,沈应不是唯一一个这样想的人。现场观众发出一声巨大的嘘声,休息席上的选手也开始议论纷纷。沈应听见旁边的斯托罗纳克颇为诧异的“什么”了一声。再远一点,他不确定自己有没有看错,贝兹鲁科夫先生似乎幅度不大的摇了摇头。

但愿伊格纳季耶夫不是有意的,沈应心想,否则这件事真的——如果他真的是故意这样做的话……

撑竿跳又不像是乒乓球,还有“友谊性质的让一两球、避免最终比分太难看”的说法。况且伊格纳季耶夫也没有强到可以“让球”的地步。现役男子撑竿跳世界最强的四人,和他关联性最大的也就是同一国籍的贝兹鲁科夫先生了。伊格纳季耶夫认真说起来,还没有够上顶峰呢。

沈应缩在休息席上,忍不住盯着从场上下来的伊格纳季耶夫。因为休息上其他选手很多也都在看他,所以沈应的行为并不突出。

但伊格纳季耶夫还是准确的找到了沈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