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突如其来的担忧,只令陆祁叹声气。
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好像都把成婚看得很是重要。
陆祁不知如何同她说,娶妻也只是一件例行公事,既是崔氏过门,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他答应过她的从来都不会改变,他看着她长大,也会一直看着她。
最终,陆祁只将一旁的青瓷碗递过去:“等阿念喝完,哥哥就同你说。”
长兄对幼妹的呵护,大多时刻是无声的。
那碗姜汤被放在陆念安眼前,她顿了顿,在兄长鼓励的眼神下,抬手接过。
陆念安不喜姜汤的味道,姜是辣的,这总让她忍不住流泪,每每喝上一碗,她都需要缓很久。
这个雨夜,她强迫自己很快速得将姜汤灌下去,两眼被辣得泪汪汪。
然后她得到哥哥肯定的答复——他说他当然要阿念了。
姜汤流过胸腔,在缓慢扩散到血液中,最后回到屋中时,那股子辛辣竟席卷全身。
陆念安感觉自己越来越热。
此刻,秋菊正点着熏香,淡雅的香气隐隐弥漫开来。
陆念安深吸口气,最后朝角落里的柜子走去。
她拉开柜门,从柜中深处取出一个八宝匣子。
一个独处时,她也不太讲究什么,直接在地毯上坐下,然后抬起手,小心翼翼地将木匣子打开。
匣中放着一盏已经泛黄的花灯,是最普通不过的莲花形状——
被主人家如此妥帖,且珍惜保存的物件,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
可这是哥哥送她的第一个生辰礼物。
那年寒冬,他亲手替她做了灯。
*
陆念安是五岁时才被接来了陆府,照理来说,她应该记得许多从前的事情,可她像极了张白纸,呆傻的样子,问她什么她都摇头。
问她生辰,她也摇头。
彼时寒冬,她刚来陆府,生了场重病,大病初愈以后,身边的人被全换了一遭。
新来的秋菊伺候她开始小心翼翼,因为上头的主子让秋菊汇报每日做了何事。
不光要听她做了何事,还要听小姐的反应。
那段时间,秋菊快都得了少白头,闲下来就想晚上该说些什么——是她家小姐太乖了,乖到一整个白天,她可以一句话也不说。
于是秋菊夜间汇报时也无话可说,她只得没话找话。
陆念安只是多看了一眼旁人的花灯,秋菊便连着说了三日。
原是上元灯节要到了。
府上也有年纪还小的丫头,那个年龄的孩子,总是向往高墙之外的世界,好奇新鲜的事物。
临近灯节,有小丫鬟陆续用掉积攒的月银,然后从摆摊的小贩手中,买一盏漂亮的花灯回来。
上元节一直是一年之中,人们最期盼地节日。同春日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不同,上元节又名花灯节,当然,她也有一个更浪漫的寓意——
祈愿之夜。
辛苦一年以后的百姓,在冬日末期,在即将开启劳作的春天以前,选择用放花灯的方式,朝天上的神仙许愿。
这天夜幕降临之际,一盏盏明灯被点燃飘去上空,人们目视着这灯,真挚的愿望也随之飘远,被寄托去离月亮最近的地方。
可后来飞去月亮的灯实在太多了,有人担心神仙眼花缭乱,便又将这灯制成漂亮的小花,祈愿这些明亮花朵,能顺着河流飘去远方,被下凡来人间的仙子瞧见。
久而久之,上元节成了花灯节,上京也成了座不夜之城。
那时秋菊连着说了三日,陆祈也连着听了三日,于是上元灯节,他将她胆怯的妹妹领出去看灯。
那日人潮熙攘,陆祁需牢牢牵着妹妹的手,才不至于让她被人群冲散。
那时陆念安还不知道这一天是灯节,只是有些好奇地左右盼望着。
那些灯闪着,像星星一样亮,陆念安由哥哥牵着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
但也只走了一会儿。
她实在是太纤弱了,没多少力气,累到走不动时也不会说话,只抬眸盈盈看着他。
这一夜其实有很多收获,比如陆祈有从妹妹眼中看见许多新鲜情绪。
喜欢,祈求,不舍,期盼……
她果然喜欢这些灯。
在一年只有一次的上灯节夜晚,陆祁半下弯腰,大手穿过妹妹臂弯,最后压在她脊背的位置。
他骨节很硬,却也结实,没有犹豫就能将妹妹稳稳抱起。
这也是一个极度纵容的拥抱,陆念安双脚离地,被哥哥抱进怀中,双手顺势搭在哥哥肩侧,整个人拉高了许多。
有人羡慕地指过来。
陆念安的双眸中便又多了一种情绪,是新奇。
她看那些孩子齐齐望过来,不明白怎么忽然之间,自己就变成整条街上,最受人羡慕的女孩。
这是一个意犹未尽的夜晚。
直到回到家,陆念安仍想着那些灯,她盯着夜空出神,发呆的对象多了一处。
第二日夜晚,陆祈再次来到北院,送给幼妹一盏极其漂亮花灯。
陆念安抬眸看他,看着这个才多出来不久,其实并不亲的哥哥。
但她却呆呆问道:“阿念想和哥哥永远在一起。”
她很少开口说些什么,陆祈难得一愣。
缓过神以后,他弯腰同她说话,一边摸她脑袋,一边轻笑:“行啊,我们阿念再说一遍,哥哥就答应你了。”
——
“小姐怎坐在地上?”秋菊回过神时,匆忙跑来扶她,这声音使得陆念安迅速从回忆中抽离。
陆念安很快将八宝匣子合上,木制与木制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