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朝太初十一年,边疆多年战乱终于得以平定,朝野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如今朝局安稳,女帝下旨恢复科举,让天下学子皆有机会入朝为官,报效朝廷,但士族门阀却按耐不住想要扩大势力的野心,纷纷开始暗中打点,拉拢朝中官员。
女帝知晓后,为得贤才,维护皇权和朝堂安稳,针对士族门阀为科举设下层层禁制,并且暗中削弱士族门阀各方势力。
一年间杀了数万人,令所有人胆寒。
五姓七望,关陇八大家纷纷上述,表示愿意遵从女帝旨意,还寒门学子入仕之途。
不仅是地方,都城里的皇亲贵胄和名门望族,也开始表态支持恢复科举,毕竟他们若是不从,轻则罢官,重则诛杀三族。
太初十二年春,庆国公和庆国母夫妻二人,安顿好边疆公务,听从朝廷调令,带领将士班师回朝。
庆国府温家从大魏王朝建朝开始,世袭多年,一直忠心耿耿效忠朝廷,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如今两人又成功平定边疆,凯旋之日,女帝亲自出城迎接,以此来彰显皇恩浩荡。
在城门迎接过后,文武百官入朝。
庆国公在朝堂上当众归还虎符。
女帝说要嘉奖他,但他却说不要奖赏,只想问陛下求件婚事。
这桩婚事,正是他的爱女温迎与都城商户裴家裴知韫,两人年纪相仿,还让先生测了生辰八字,上上签的良配,很是适婚。
庆国母在一旁想说什么,却被他一眼瞪了回去。
女帝端坐龙椅上,合上手中的奏折,并未拒绝,只是疑惑道:“都城里的商户?按照大魏王朝律例,做商户的一般都是中庸之人,而迎儿则是天乾,这天乾和中庸,如何婚配?”
庆国公回道:“陛下有所不知,这裴家一家的确皆是中庸,但裴家大小姐却是个难得的顶级坤泽,此事曾在都城里广为流传,与迎儿很是适合,而且迎儿这些年由于微臣疏于管教,愈发顽皮,着实头疼。微臣听闻裴家大小姐性情温和,通晓四书五经,温良贤惠,所以才想将迎儿入赘裴家,也算是以后有人帮忙看管了。”
“原来如此。”
女帝神色轻快许多,她起身从龙椅上走下来,慢步走到庆国公面前,单手负立于身后。
庆国公躬身,脑袋低垂的更甚,“陛下。”
女帝放柔声音,对她们说:“庆国公,庆国母啊,有你们这番心思,朕何故有那么多烦心之事啊。”
庆国公再次颔首:“陛下,那这婚事?”
“准了。”
女帝抬手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朕不仅准了,迎儿成婚,朕还要送去一份厚礼。”
庆国公忽地松了一口气,“谢过陛下。”
三日后,女帝下旨为庆国府女世子温迎、裴家裴知韫赐婚,婚期定于下月初五。
——
温迎重生后才知道,原来父亲将自己入赘给裴家,目的是为了将自己嫡女的身份让出来,给他的儿子继承。
她当年中的状元,也被温家偷换给了二弟。
成婚后,温迎待妻子裴氏万般宠爱,但枕边的妻子,却在生下一女后,毫无原因写下休妻书,将温迎给休了,目的是为了去妻留女,掌握裴家大权。
好,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温迎也有。
温迎躺在床上,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火红一片的婚房,她翻身下来,换了一身红色的便服衣袍,从马圈里取出一匹快马,快马加鞭赶到了王宫,要求面见女皇。
女皇想不出一个此时应该在洞房的新娘子,为何出现在这里,出于好奇,就让侍卫放她进来了。
温迎进去后,她磕头跪拜,之后说了一些感激女皇赠送贺礼一事,女皇挥挥手,表示没事,之后温迎从袖口中抽出一把极其细微精致的刀刃,她缓缓抬头,突然站起来举着刀刃刺向女皇。
“陛下!”身边的婢女见到温迎的动作,直接飞扑过来挡在了女皇的身前。
温迎手中的刀刃由于没有握稳,只是划伤了婢女的后背,门外的守卫听到动静立刻进来将温迎控制住。
温迎被按在地上,依旧不死心的骂骂咧咧,女皇当场震怒,直接拍桌而起,下令道:“将人拖下去,温家,诛三族。”
“是,陛下。”温迎当晚被打入了死牢。
十日后,温迎和温家三族一起被押上了断头台,不过由于女帝念其温家有功,赦免了庆国母和族中的妇女和孩童,其余人一概不留,大概女帝也是正有除掉庆国公的意思,所以特意安抚了庆国母一番。
至于裴家,因大婚之礼并未完成,所以不牵连。
温迎看着旁边的庆国公、二弟,还有曾经欺辱过她的人,一个个被砍下头颅,满心欢喜,唯一觉得惋惜的是自己前世尚襁褓中的女儿,还未好好见她长大成人。
“温迎,斩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