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全职]小龙人的日常 > 第26章 【番外】十一胡同记事(上)

第26章 【番外】十一胡同记事(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几次下来街坊邻里对隐藏在树叶中的黑影感到深深的不安,关于陈林的传言也扰得他们心神不宁,几个中年妇女一合计,一起找到院长谈了这回事。

院长也发愁,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要说体罚吧,先前陈林被打得满脸是血时也不见低头,对六岁的小孩能有什么惩罚的办法呢?他只能把小孩拉到储物间锁起来,以免再次爬上树吓人或者把自己摔着了。

但他却意外发现这个在疼痛面前都面不改色的孩子格外抗拒储物间,那双没有情感的浅色瞳子第一次出现了类似于害怕的情绪。他的心中涌出一股隐秘的快意,似乎为这样改变而感到惬意。院长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并非正确,越发坚定了将陈林与其他人隔离的决心,他已经认定,这个孩子就是魔鬼的使者,拥有扰乱人心的能力。

陈林对关小黑屋的恐惧是实打实的,但他并不害怕纯粹的黑暗,他所恐惧的是世间只有他一人的孤独感,碰巧这种感觉在黑暗的情况下会被放大而已。

大人们不会知道,他故意用那种眼神看向他们,以换得多一会儿的停留。这听起来或许很奇怪,但他们留下来的疼痛能够让他获得脚踏实地的安心感。就好像在只剩他一人的时候,痛觉把他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当然,如果用其他方式能让他免于被孤立,他不会选择去激怒那些大人,比起愤怒,他更想要的东西是爱。

他是被抛弃的,陈林从能够思考起就清楚地知道,无论他向谁乞求都不会得到回应。所以他不再天真地对“爱”抱有幻想,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并不需要这种感情,而现在,他需要让自己相信并不害怕孤独。

但处于压抑的环境下,相信一个虚构出来的想法是件艰难的事情。陈林试图用另一些鸡毛蒜皮来转移注意力,他想今天挑着扁担的商贩应该不出门了,风沙漫天的天气不适合卖东西;对门二楼的阿姨要收起她家的绛紫色被套,不然就得再洗一遍;前院的小孩也出不了门,院长会在屋子里点灯吗,会给他们讲故事吗?

他胡思乱想着,发散的思维最后还是回到了这个房间。

这里好黑啊,小小的房间摆了很多杂物,但是却给人空荡荡的感觉,怎么也填不满。

空气里有一股腐烂的气息,和灰尘一起被吸到肺里,木板封住了窗,大风冲击着门板,似乎是想要把他救出来。

男孩弯起双腿抱住自己,他开始数数,从一开始,封窗的铁钉每摇动一次就往后数一个。寒气从水泥地板向上侵蚀,让他忍不住地发抖。

他不清楚时间如何流逝,黑暗中的一切似乎都是静止的,但他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时就没有办法数下去了,因为他不知道下一个单位是什么,胡同里的人没有谈论过这么大的数字。

所以他数到已知的终点,然后从头开始。

没有光,没有声音,腐烂的味道也逐渐减弱,风慢慢地停了,一切都在远去,唯一能听见的是他自己梦呓般的计数,他在烦躁、不安和绝望的情绪中轮回。

不知道多少个来回后,那扇门终于松动了。

然而陈林没有抬头,任由清晨的微光和冷风倾泻在他身上。

开门的人带来了早餐,半块红薯和一个鸡蛋,用搪瓷的盘子装着放在地上,然后说了一句“他妈的”。

后来每一次陈林做了什么出格的事,院长就会把他关进小黑屋里,他渐渐适应了在封闭、黑暗又安静的狭窄空间中度过一夜或一天,不仅如此,他还成功接受了这是理所当然的生活环境这一观点,并不对此感到埋怨。

不过他实在过于聪慧了,在同龄人追逐打闹的时候,他通过观察学会了用铁丝撬锁,看守人的排班和行动规律也被他完全摸清楚了,轻而易举地就营造了一个陈林已经变老实了的假象。

随着年岁增长,孤儿院送来的饭菜已经很难满足他的胃口,而他选择观察古玩胡同中的行事准则,稍微了解到了那些商品流通的定律。

在陈林看来,部分特殊的古玩能换取数额较大的货币,而货币可以去换取食物和玩具,而他能清楚地看到那些古玩的共通之处,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挑了一个时间充裕的上午翻墙出去了,先是用一簇槐花和一个小女孩换了一支铅笔,然后用笔去换弹珠,换卡片,换金鱼……

最开始的几步一定要从那些愚蠢的同龄人身上下手,他们对自己手里物件儿的价值一无所知,能很轻易地通过引起他们兴趣来换取更高价值的物品。而每样东西在陈林眼里都有一个数字,他的每次交换都不会亏本。

第二步是得到能和成年人进行交换的东西。他把目标放在了一个带着女儿来摆摊的男人身上,这时他手上已经有半瓶散发着芳香的头油,这个东西引起了女孩的注意。

“我可以用这个换您的东西吗?”男孩蹲在地上,向男人展示了自己的半瓶头油,然后指了指摊位上一块不起眼的铁片,“那个东西很适合当我的宝剑的剑柄。”

男人在女儿和没有价值的铁片上看了几眼,砸吧砸吧嘴,把铁片丢给了他。

“谢谢您!”男孩高兴地道谢,和那些在街头游戏中赢了其他伙伴的孩子别无二致。

男人想可能是因为男孩找到了一个可以向伙伴炫耀的新玩具,并不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上。

离开摊位后,陈林用相似的理由在胡同中交换,他手上的物事没一会儿就变一次,最后变成了一块青铜的圆盘。

圆盘上面覆盖着绿色的锈迹,一大半都被锈蚀得看不出原本的样貌,只有边缘还能辨认出几个歪歪扭扭的文字。

陈林感觉到这块青铜是活着的,其他能卖出好价钱的古玩大部分也是活的。

他能看到三种情况,没有生命的材料,活着的材料和活过又被杀死的材料,其中第一种随处可见,第三种最为稀少,也难以和第一种区分,所以他谨慎地选择了第二种。

最后要做的就是把这块东西换成货币,这是最难的一步,耗费了他不少口舌,才让买家尽量多的向他支付了钱款。

尽管算下来还是亏了,但他依旧很满意,现金是之后所有交易的基础,他可以不那么显眼地直接购买那些被错判的宝物,然后胡同的一头买入另一头卖出,或者推销给闲逛的散客,总之,他有了启动资金。

陈林留下了一部分作为下次购买的成本,剩下的钱则用来品尝了一碗豌豆黄——来自于那位接受了槐花的女孩儿的父亲。

怎么说也算是他的一个投资人了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