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东家,首先要做什么,自然是摸底。摸清自家的账目,也摸一摸竞争对手的情况。
“姑娘,这是扬州城中您要的几家铺子的掌柜和东家信息。还有他们主要药材这半年的进货量。”老庚是王夫人用惯的老人,也是前面两家铺子的掌柜。夕瑶找他要别的铺子的信息,他不出两个时辰就交了上来。
“这么快?”
老庚憨憨一笑,“不敢瞒姑娘,咱们开店做生意,这些信息,自是早就在暗中打听的。您今日要,我又找人再核了一遍,这才耽误了些工夫。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家的信息,估计也瞒不了别人。这两天,有好几家铺子都在暗中打听您的消息呢。”
夕瑶点点头,再次感慨,还是王夫人有先见之明,有了外甥女这个名头,再加上王夫人还真有一个堂房的姐夫与夕瑶同姓,这好歹能撑上一阵子了。
“只是...”
“只是什么?庚掌柜,您是王夫人信得过的人,我初来乍到,很多情况不清楚,有什么疏漏的,还望您提点。”
老庚年过半百突然换了主子,心中原是忐忑,但是看着夕瑶和自家闺女也差不多大,就已经要担起三个店铺的责任了,他自然知道这背后的不易。
犹豫了片刻,还是上前一步,指着其中一个店铺的信息道,“这三家虽都是药铺,然则生意却不太相同。这寿康堂,算是咱们这里的老字号了,药材好,价格也好,做的都是达官显贵们的生意,可是另外两家却不是。这仙草轩和丹霞阁卖的药来路不是很正,经常搞些西域神油之类的东西,也有买些红花汤的。”
老庚说得隐晦,可是夕瑶听得倒是明白。后面这两家药铺,做的不是正经生意,来光顾的客人,也都是留恋秦楼楚馆之徒,亦或者是在里面的姑娘小倌。
等人退下之后,夕瑶拿出方才柳四给她的纸条。
那日从船上卸下来的一共是三个木箱,根据贺嫂子看船吃水的经验,这三个箱子都不轻。柳四一路派人盯着,确认这三个箱子最后进了这三家药铺的后门。
夕瑶陷入沉思,手指不自觉地轻轻叩着一个白玉的兔子镇纸。
把阿芙蓉送进烟花之地,这倒是一个极好的敛财之术。能流连这些地方的,往往都是富贵之家的纨绔子弟,本就一掷千金,要是粘上了瘾,来得更勤,那些老鸨们自然高兴,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要验证倒是也容易,混进去,找个头牌姑娘的房间,偷上个把香炉里的香灰就完事了。只是,冒着杀头的风险在西南种植收集,又千里迢迢运来江南,只是为了赚取银钱?
她一时有些没想通。自然,赚钱是个很大的动力。杀头的生意抢着干,亏钱的买卖没人做,自古就是这个道理。但她总觉得这事儿没这么简单。
眼光慢慢转向了另一家铺子,寿康堂。
要不是之前经历过芸娘的案子,夕瑶可能还不会往那里想,可是现在,她再看这寿康堂,眼神变了变。从庚掌柜提供的信息看,寿康堂就是个很常见的铺子,进货也规范,药价虽贵些,却也不算离谱。可柳四的人是亲眼看着箱子进了寿康堂的,断不会有错。
夕瑶拿朱砂,在上面画了个圈,交代柳四,除了盯着这段时间什么人光顾了寿康堂以外,更是要盯着寿康堂的大夫出诊的情况,并且把各家问诊的人家,家里的家事都摸一摸。
“等咱们摸过一轮情况,我再请王夫人带着我找机会去各府走动走动,探探情况。在此之前,一定小心谨慎行事,切莫打草惊蛇。”
等一切都忙完,已经是三更天了。
夕瑶抬手打开窗子往外看,居然下雪了。
好大的雪,一朵一朵地往下飘,屋顶和树枝上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
这还是在江南看到的第一场雪呢,夕瑶忍不住伸出手,任由雪花掉落到手掌心。
“姑娘风寒刚好,可不能再受寒了。”
王夫人留下了四个女使贴身照料,每日夜里都给她准备一小盅滋补的羹汤,看着她喝完,陪着她梳洗,又把床铺好,放好汤婆子才离开。这会儿端来了红枣粥,见夕瑶站在窗口吹风,可不就急了么。
赶紧抓来屏风边挂着的灰鼠毛披风给夕瑶披上,又把窗户关小了些,然后递过红枣粥。“不早了,姑娘喝过了粥,早些休息吧。”
哎,好久没有听到银翘和紫草的唠叨了,夕瑶一时之间有些想念。
被人盯着,还是乖乖喝了粥,任由女使关上了窗子。
夜里,夕瑶在睡梦中感觉脸上拂过一阵凉风,“不是关了窗么?”她迷迷糊糊地想着,睁开眼睛,屋子里赫然多了一个黑色的身影。
夕瑶心头一惊,随之而来的却是一股久违的熟悉感。
她坐起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