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皇子萧凤麟做了两手准备,以确保万无一失。
乾清宫的大太监冯公公乘坐的马车在行宫山脚下停下,小太监扶着他下了马车,软轿抬上山,面见太子当面宣读圣旨,皇上病重,宣太子速速回京主持大局。
太子萧凤臣领旨,问冯公公,“孤离京时父皇身体康泰,怎么突然病重。”
冯公公陪着小心,尖着嗓道;“皇上前几日多吃了几口鸭子,腹泻不止,夜里批阅奏章又着了凉,皇上有了年纪,禁不住这一番折腾,便病倒了,一日比一日重,太医说皇上的身体宜静养,这次传旨让太子回去,朝堂政务只有太子能替皇上分忧。”
这冯公公是皇帝的心腹,皇上病重,冯公公慢条斯理的腔调,一点不急,萧凤臣心里有数,当下命人准备车马,即刻回京。
太子从温泉行宫回京,太子的车驾仪仗经过皇宫前的御街,不少百姓驻足观看,马车帷幔被风掀开,百姓看见坐在里面重伤未愈的太子,面色苍白,斜靠车壁,百姓赞誉,太子仁孝。
太子的车驾驶入皇宫,一路朝乾清宫而来,一路上偶尔经过宫女太监行色匆匆,皇宫的气氛紧张诡异。
太子的车驾进入一道宫门,突然背后宫门合上,前方的宫门突然重重合上,太子的车驾堵在甬道上,前进后退不得。
这时,两侧埋伏兵马一声令下,万箭齐发。
没有遮挡的太子车驾暴露在射程之内,明黄帷幔遮挡的撵车车身被无数羽箭扎成刺猬一样,太子必死无疑。
随行太监纷纷中箭倒地,侍卫没来得及拔刀被乱箭射杀,躺倒一片。
八皇子萧凤麟在宫里等待消息,他在通往乾清宫的路上埋伏弓箭手,太子一死,公布皇帝圣旨,历数太子恶行,拥兵自重,早有谋反之心。
萧凤麟手里捏着两道圣旨,一道废太子,一道立储君。
迟迟没有消息,突然一声号炮震天动地。
一个太监小跑进殿,一脸惊慌,气喘吁吁,“殿......下,大事不好了.....”
皇宫前御街上到处都是军队,众人簇拥着一匹炭黑神骏,太子萧凤臣端坐马上,英气逼人,眸光锋利,精锐之气丝毫不似重伤久病之人。
当众宣布八皇子萧凤麟罪状,挟持皇帝,暗杀太子,勾结外臣,意图谋反,太子的军队打着平叛攻打皇宫。
祈嫔花容失色,乱了方寸,问萧凤麟,“你不是安排人刺杀太子,万无一失,这是怎么回事,太子还活着。”
太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车驾驶入皇宫,成千上万双眼睛都看见太子在马车里。
八皇子萧凤麟面色阴沉,不知道那里出了岔子,形势危急,皇宫一破,局势就不为他所左右了,辽东兵马已经整装待发,就等他一声号令,可是辽东兵马进京沿途阻力,最快要一月,解不了燃眉之急,当即道:“我去面见父皇,能阻止太子的只有父皇。”
于是匆匆赶到乾清宫,皇帝萧元徽听了太监来报,太子率领大军进入京城,杀向皇宫。
遂长叹一声,“养虎为患,是朕低估了这个孽子,朕怎么就养了这样一群狼崽子。”
萧凤麟看着武德帝,“父皇,为今之计,只有父皇出面,命围攻皇宫的叛军撤退。”
太子这天下人口中仁孝,忤逆父皇,失了人心。
皇城外黑压压的军队,内城堪堪防守不住,内城城墙上突然出现皇帝的身影,武德帝的声音里透着沧桑,微颤的朝城墙下端坐马上的太子萧凤臣唤了声,“太子,父皇在此,休要造次,命你的军队撤出皇城。”
皇帝一出现,攻打皇城的军队引起骚乱,众兵将有父母妻儿,不愿意背负反叛的罪名,牵连家小。
陪在皇帝身旁的八皇子萧凤麟朝众将领喊话:“太子谋反,尔等至身家性命不顾追随太子吗?皇上口谕,众将领被太子蒙骗,不知者不怪,皇上开恩赦免尔等之罪,拿下太子者记首功,加官进爵,封妻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