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闻皎 > 第54章 突厥旧事

第54章 突厥旧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郑燮不日便要走马上任工部侍郎,趁着休沐之日,在城中的谢春楼举行烧尾宴。

谢春楼是近来长安城里最豪华的酒肆,出入其间的莫不是王公贵族。寻常商贾,出几倍的价钱也订不到一桌酒席。

见到马车停下,迎门的小厮连忙哈腰,“贵人请——”

门帘一动,青白色的手探了出来。

紧接着窄样的乌皮六合靴踏在木凳上,贵人身着石青色圆领联珠纹长袍,腰胯青玉蹀躞带,稳稳下了马车。

时风以男子健硕为美,是以不够身宽体胖的公子往往将蹀躞带挂满各色宝物香囊,再松垮垮勒在肚子上,身前衣袍鼓起,好显得膀阔腰圆,英武有力。

闻皎的蹀躞带却只挂一银鱼袋①,紧紧束在腰间,愈发衬的人腰细腿长,身姿清雅。

眼前的清俊公子这般年纪竟已位列五品高官!

小厮暗暗惊叹,待她愈发恭敬,“大人可是赴中书郑大人的宴?”

“嗯。”

“宴席在朝阙台,您请随小的来。”

小厮引着她上楼,圆弧形的楼梯蜿蜒向上,闻皎提着长袍,在影影绰绰的间隙里打量这座酒肆。

凤箫声动,灯阁光转,华彩辉映,堪比天家宫阙。

“你们东家是谁?”

小厮捧着笑回答,“咱们东家呀大人一准知道——秦五爷。”

“原来是秦五爷。”

穿过两扇厚重的雕花拱门,郑燮远远迎上来,闻皎打趣地道:“郑侍郎,恭喜。”

“瞧瞧,才换部门便如此生分了!”郑燮笑骂了她一句,“请先入座,稍后再与汝分说!”

郑燮得招待客人。

闻皎与他见礼完便进了包间,同僚还未到齐,她与人寒暄几句后站在窗棂旁看风景。

朝阙台位于两条街的拐角,视野极佳。放眼望去,行人如织,车马络绎不绝,繁华热闹尽收眼底。

偌大的酒肆,出入的又都是达官显贵,秦五爷这样的身份可不够镇场子。

若从谢春楼查起,能不能查到太子与秦五爷的关系呢?

“闻大人,开席了!”

闻皎回身,只见侍女手捧木盒鱼贯而入,一连上了十二道冷盘。

冷蟾儿羹、分装蒸腊熊、见风消、水晶龙凤糕……除了道生鱼脍,剩下的竟都叫不出名字。

尝出味道来的梅大人惊叹,“唔,这是吴兴鲊?”

郑燮含笑道,“正是。”

梅大人出身不高,原是并州一个普通的文吏,在陈国公曹爽手底下做事。后来水涨船高,这才在知天命之年坐上了中书舍人的位子。

吴兴鲊这样奢侈的东西他只在陈国公六十大寿的宴席上吃过一次。

这次再品,如何能不惊叹?

同僚里没尝过此菜的,疑惑地问:“这吴兴鲊有什么特别?引得梅大人如此。”

说着便挟了一筷子,晶莹的鱼片上还沾着水珠,一口下去也惊叹道,“妙哉!”

梅大人得意洋洋地与他介绍,“这吴兴鲊乃是用极少量的盐和酒曲腌制,自吴兴快马加鞭运至京城,才成的这一口!”

郑燮笑意盈盈地为他布菜,“梅大人好见识。”

有人纳闷,“谢春楼的宴我吃过不少,怎么从未见过这道菜?”

“这是我从家中带来的,有位族亲在吴兴做官,托他采买了快马送来,与大家尝尝。”

那人略一思索便揶揄道:“那得提前去信吧?莫非郑兄一早知晓要升迁?”

察觉出话里的机锋,郑燮装作不在意的模样为闻皎夹了几片。

“不是什么稀罕物什,鱼上市了便照例送来,何须提前去信?”

此话落下,朝阙台内静了一瞬。

中书省内谁不知郑燮门第之高?寻常士族闻所未闻的,郑氏不光摆出来宴客,还能经常享用。

荥阳郑氏的富贵真是羡煞旁人!

见闻皎愣神,郑燮提醒道:“微盐微酒,风味正好,闻大人尝尝?”

吴兴是她从前的家乡,乍一听名字,闻皎心中唏嘘,心不在焉地尝了口。

郑燮期待地看着她,“如何?”

“好极。”

“尝尝这透花糍。”郑燮作为主人不好叫宴席冷场,拿了块糕点递与她,一边与众人介绍:“这是吴兴米所做,也别有一番风味。”

同僚们纷纷去尝,一时间有些拘谨,好在热菜源源不断地端上来,足叫人忘记方才的不愉。

金银夹花平截、单笼金乳酥、长尝生粥、乳酿鱼、西江料、八仙盘、卯羹、箸头春、缠花云梦肉……

有好事者偷偷数了数,上的热菜足有二十道。

郑燮一一寒暄过去,同僚都道破费。

谁知前菜还未品尝,后头的菜已端了上来。又是道不清名字的菜肴,其中有道最为奇特,银色白如雪,形似婴儿。

“这是……?”

“呵,这我了解。”不待郑燮开口,有位爱卖弄的同僚便道:“此菜名为雪婴儿,是把田鸡剥皮去了内脏,裹精豆粉煎贴所成,算不得稀奇!”

“那……这道菜兄台可识得?”

“此乃仙人脔,谢春楼名菜。”

言罢,一问一答的两位同僚相视笑起来,隐隐露出得意之色。

仙人脔用人奶炖鸡,味道好极,不少宾客慕名而来,又因食材和名字的缘故,让人提起此菜时总有些狎浪。

郑燮在另一边敬酒,推杯换盏间聊起了郑燮的差事。

“听闻陛下要大修皇陵?”

说话的是个小主事,在中书省内不过是个打杂的,郑燮不大认识他。不过问题无关紧要,告诉他也无妨,于是侧身回应,“陛下透露过此意。”

主事却正色道:“大人可得小心。”

他是寒门出身,又无无显赫靠山,往日里诸位大人都瞧不上他,唯有郑大人和闻大人待他和善。今日郑大人又请他吃这么好的席面,心中感激,这才好意出言提醒。

“哦?此话怎讲?”

“我……意外得知国库不够支用了。”

这事儿上头的人都知道,大梁捡了前朝的烂摊子,加之立国以来没有一年不在打仗,国库的钱能支撑到眼下都是好的。

陛下要大修皇陵,钱从哪里来?

他不说,别人也只装不知。

不成想这个小小主事,待他最真。

“多谢。”

“大人客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