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梁祝同人】冤家路窄 > 第33章 寒冬

第33章 寒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铛~铛~!”梁山伯立于台阶上敲着晨钟

祝英台怀抱着书卷,站在人海中,一抬眼就能见到高阶上的梁山伯

朝阳在他身后升起,寒风悠悠,他逆着光,影子打在地上,简单的敲钟活计,他却那样认真又肃穆

太阳东升西落,秋去冬来,雪落满地,临近年节,书院也大发慈悲放了年假,一直敲钟的梁山伯终于得以休息

“不可理喻!这排名绝对有问题!!!”节假前最后一个大考,晋安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不再藏拙,准备一鸣惊人震撼全场

结果......同届两百多号学子,她排在第55名!

不算吊车尾,但是,祝英台排第54!

正所谓,你藏拙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个幻觉,觉得别人都是垃圾

【本公子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分分钟打败你们这些肤浅平庸的贱民!】

但真正开始显露实力,比如晋安决定献丑,认认真真参与考试、计算名次之后,她终于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为什么我的棋课分数这么低!”晋安捏着黑白棋子,恨不得把它吞下去

“三场对决,你分别对战陈子云、王蓝田、王皮......”祝英台帮她分析着

棋课考试并不是一场决定总分,每次考试都会根据平时综合成绩,安排水平差不多的对手,然后抽签对决!

某种程度上来说,晋安第一场抽中陈子云,有点儿小惊喜,后续直接大溃败!

“陈子云是棋课第一,我输了不是很正常的吗!?”她还是狡辩

“可是,你连王皮都没下过......”

“那是我没熟悉王皮的套路,一不小心才......”

“哦?那王蓝田......”

王蓝田那一局只下了半场,在晋安无力回天败局之前,猖狂嘲笑她半天,气得晋安差点儿学习大汉棋圣掀棋盘

踩着晋安炸毛的红线,王蓝田以【笑得肚子抽筋,需要回去修养】为借口,自己投子告负了

那是晋安唯一赢的一场

迎着祝英台看戏的视线,晋安终于决定跳过棋课

“这文课试题出得太刁专了吧!”

已知民众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为匪,县内民风彪悍、盗匪成风,问:你作为一县县令当如何治理?

“试题都说民风彪悍、盗匪成风了,我调兵清缴贼寇肃清民风,有什么不对吗?”晋安满脸理直气壮

“阿晋,你好几个月不曾回山听课,该补一补前些日子的学识了!”祝英台叹了一口气

..................

科举是为了选拔官吏、治理民生,君主需要从芸芸众生中选出并任用贤才

世家自身便是知识的掌控者、规则的制定者,他们的子嗣更是自小便接触某些常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触及的秘闻潜规

科举虽然只考礼、乐、射、御、书、数六项,但皇帝要的不是只会念书的书呆子,他更需要出了书院、马上就能上任的一方官吏!

寒门鲤跃龙门,初出社会,缺乏礼仪,不会社交官话,不清楚官场潜规......

没关系,崇绮书院师资顶尖,课程更是综合多样,教授的就是这些官面规矩!

“汉承秦制,晋继汉制。”祝英台在给晋安补课“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是大晋特有的官职制度!”

三公九卿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等官员组成

晋朝丞相分为左、右两相,大晋以左为尊,左相之位却空缺许久,如今谢安丞相,乃是朝堂右相!

..................

“陛下如今在推动政务改革,九卿职位差不多都分到六部了”

晋朝的三省六部杂糅着三公九卿,尚在改革中,不似后世那般精简统一

中书省是由曹丕始设,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的机构,如今是隶属于内廷的官署,不算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

门下省下辖御史台,主要负责审核、监察等工作。御史监察百官,同时负责行政文书的审核,以及对政令的审定与签署

丞相主管尚书省,统摄六部二十四司,对各司的郎中、员外郎进行管理

吏部,负责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调动,升降。

户部,负责国家的户籍,田地,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务。

礼部,负责科举考试,藩属和外邦来往的事情。

兵部,负责武将,军令,军械,兵书,战争军事事务。

刑部,负责审定法律,复核各地送上来的各种案件。三司会审,除了刑部,还有大理寺,都察院,负责共同处理重大案件。

工部,负责营造工程,屯田,水利,工匠等事务。

其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卿、负责外交和民族事务的鸿胪寺、专管皇族、宗室事务的宗正都属于礼部

管理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的太仆、负责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的大司农以及主管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的少府,都在户部名下

负责宫殿警卫的郎中令、掌管宫门警卫的卫尉纳入兵部

掌管司法审判的廷尉则是分到了刑部!

.................

“大晋有一个建康国都,十八个州府,163个郡辖”

州置刺史,为一州长官,主管一切军政要务

州中正为副职,主要为监察一职,官员考评、学子评语、人才批语等都由中正官递交御史台

都尉由三公之一的太尉管辖,主要辅佐刺史,掌管兵员征集、训练、考核校阅、维持治安、率军出征,以及武器装备的制造、管理等

郡、县级地区,也是如此三方相互制约

“题目中提到,你作为一县县令”祝英台严肃地敲着卷子“这是苻夫子常出的陷阱点,州、郡、县都分为上中下三级,主要是根据人口多少而定!”

“县也是分了上县、中县以及下县,答题时候需要假设你是哪一等级的县令,圈定县衙位置、人口、环境等,这些都是得分点!”

“直接调兵也是不对的,县令手下只有十几个衙役,命令县尉出兵,需要有兵部公文。”

“若是事态紧急,被迫出兵,事后县令、县尉都需要递交请罪书,更是需要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向上级述职!”

“当然了,作为县令治理县内民众,题目内都提到了农忙、农闲两个大点,就需要再从历史缘由(背景)、政务(政治)、民生(经济)、环境、教育、特殊民情等方面分点作答就可以了!”

“这类题目有固定答题模板,当然某些特殊地点会有特殊民情,试卷上的答案只是课本理论,具体还是要现场实操......”

“......”晋安已经听晕了“我又不是真的要去当县令!”

.................

年节将至,书院休假,山上寒风凛冽,书院剩下的学子并不多

南陵公主、桓大将军、连带着司马龄司马聃兄弟俩都已经下山,山下温泉山庄暖和又通达,是适合过年的好地方

晋安由于节假前的大考一塌糊涂,被勒令留在山上抄书学习,当然,英台也不曾归乡

不少家住附近的学子,比如家就在杭州城的马文才,早早就下山回家

某些住得远的,比如王蓝田,崇绮到太原千里之遥,过年也是不会回去的

更多留下的学子,是出身寒门的子弟。哪怕寒冬腊月,他们也还在埋头苦读

不是正式上课的日子,书院不提供碳火取暖,留在课室学习的学子,便充分体会到“寒窗”的意义!

“哈~”梁山伯哈出热气,裹紧了身上厚实的冬装,艰难从袖子里伸出两个指头,翻过一页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