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重生东北1910 > 第282章 一个篱笆三个桩

第282章 一个篱笆三个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还是老头用胳膊肘柺了他一下才反应过来,手忙脚乱的端起茶杯递给父亲,差点洒老头身上,老头狠狠的剜了已经五十多岁的儿子一眼,却不再去看别人,自顾自的喝起茶来。

客厅里边所有的人都被陈老掌柜的话给弄懵了,就连卓立仁也没想到这老爷子会来这么一出,看看父亲也是一脸的迷糊像,别人就更是满脸的惊讶与不解。

这位陈老掌柜在卓家的年资最久,已经干了二十五年,虽然没达到卓经武规定的年限,可他是卓经武来哈尔滨创业之初,最早跟随他创业的那一批老人,绝对的元老级人物,所以卓经武的那个规定在他这是特例,不仅终身享受原薪不减,还有身股一直到身故。

像陈老掌柜还有姜兆君的父亲他们这个岁数的老人,年轻的时候都经历过各种苦难,也是辗转奔波半生才遇见卓经武这么个好老板,人常说‘未经苦难知甜’,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些穷困潦倒垫底,谁能明白好日子的难得?还有就是一个人知不知道感恩也得看人性,不知足的人你给他多少都不够,这样的人另当别论。

大家为什么都这么吃惊呢?因为陈老掌柜说的一年的份例可不是一个小数,这几年卓家的买卖越来越好,给这些掌柜的分红自然也就越来越多,陈老掌柜去年的份例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万大洋。

注意啊,这可不是铜元,是大洋,1915年的一块大洋差不多可以兑换96块铜元,这么算下来,陈老掌柜一年的份例,按照铜元来算已经小一百万了,难怪大家伙都被惊着了。

没等卓立仁说什么,姜兆君的父亲说话了:“哎呀我的陈老哥,还是你明白事理,这话听着就那么得劲,可不是咋地?咱们家的大少爷咱们不帮谁帮?大少爷做的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外边的人越难为,就说明大少爷要的事情越重要。

老爷太太这些年待咱们不薄,没说的,我也出一年的份例,还有我们家老大老二都算上,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吗,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姜老爷子说完了,回头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老大姜兆君什么都没说,只是一个劲点头,表示自己完全赞成的态度,他弟弟姜兆斌却没有任何反应,好像没听见父亲的话一样,他父亲显然对小儿子的这种反应很不高兴,只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说什么。

姜兆君现在已经是两个面粉厂的总经理,还兼着总号的副经理,他弟弟姜兆斌也接了父的班做了酒坊的经理,对于父亲的这种表态,这哥俩的反应截然相反。

姜兆君觉得父亲说的不仅对,而且已经说晚了,按照他的想法,刚才就应该在陈老掌柜说之前就先表态,那样的结果与现在当然不一样。

可他弟弟姜兆斌显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自己家是跟卓家合开的酒坊,我也是东家,就算当初是凭技术入股,可是股份就是股份,靠本事赚钱,凭什么要把自己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的钱白给人家?天底下就没这个道理。

再过几个月他就要结婚,正是用钱的时候,让他老爹这么一弄,可能连结婚都得往后拖了。也不能说这哥俩谁对谁错,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果自然就不一样,见仁见智吧。

卓立仁一看,其他人也开始纷纷表态附和陈老掌柜的意思,连忙摆手阻止了大家:“各位请听我说,谢谢各位的美意!立仁心领啦!

只不过这个事可能是有点误会了,那个两万的开办费也只是开办费而已,后续还会逐年按照计划继续拨款,所以请大家不要担心将来立仁在度支上为难,不管怎么说,各位的美意立仁铭记在心,将来必有后报!”

卓立仁说的当然不是实话,到了明年那位大总统归天之后,就要开始一段长达12年之久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割据时期,一直到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的东北易帜,才算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这么长的时间里边,他这个东北农林开发署几乎完全指望不上官方拨款,那些短命‘政府’穷的恨不得把裤子都当了去跟外国人借钱,给政府开支再多养些军队,哪有那个闲心和闲钱让他去研究种地的事啊?

要说袁世凯祸国殃民鬼迷心窍着实不假,可要是说到重视农业发展,在历届北洋政府的统治者中无出其右,这方面只有那位蒋先生稍微强点。

可惜的是历史没给他多少时间和机会,日本人都打进来了,他还没有真正的消除军阀割据,本来想着趁日本人还没进来,先把盘踞在江西的共产党这个‘小强’先消灭掉,结果被共产党来了一个神龙摆尾杀出来一条血路,从江西一直打到陕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位蒋先生应该免不了一声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最后灰溜溜的跑到一个岛上了却残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