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风高,小丹阳到秣陵之间宽敞的秣宁道蜿蜒掩映在一片低矮的丘陵中。兴平二年的春天似乎特别早,虽然还是初春,树叶却已经长得七七八八,足以遮阴蔽月。在这无月的暗夜,把仅有的星光也遮挡了。一片连绵十多里的丘陵小山是牛渚大营最后的屏障,过去就是一片平原洼地,北面则是旷阔的大江。
这样的丘陵和小山,又七曲八折,前面的队伍走过百步便看不见后面的同袍。又是这样的暗夜,着实是设伏的绝佳地点。孙静和十八岁的次子孙瑜以及侄子孙辅都静静地坐在一处小丘半山树林中的安车内。
“爹,这都子夜了,一点动静没有,下面黑得像地狱,我觉得笮融那么小心谨慎又怕死,笃信佛祖的人绝不会来偷袭!” 孙瑜第一次随父亲离开富春家乡,虽然自幼向武,却从未上过战场,也没见过厮杀,说话带着稚气。
“偷袭不一定会,就算笮融决定偷袭,也绝不会走这条秣宁道。孙伯符虽然自称小霸王,却不是真的西楚霸王,他以为说他死了,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大营空虚,就会来偷袭?笮融那厮就只怕他孙伯符?真好像没他我们孙家就没人能带兵了似的。” 孙辅阴阳怪气地说着,他最不满意的是孙策明明没死,却骗了所有人,直到带兵出发,才小范围地通知了孙氏族亲和高阶将领。尤其让他愤懑的是孙策,他把孙氏族人都蒙在鼓里,而周瑜这个外人却从始至终都知道。孙策诈死诱敌设伏这件事竟然是他自己和周瑜一同策划的,除了周瑜,依次知道内幕的是吴景,孙策的娘舅,这也就罢了,下一个竟然是周瑜的亲随周峰,孙策的小跟班孙河,和孙坚的死忠部将程普,自己这个作为孙家嫡长子的次子,为家族赴汤蹈火身经百战的他的堂兄,竟然也是临阵才知道。完全不在机密的核心地带。
”国仪兄,笮融他们是挺怕伯符兄的,而且更怕的是公瑾兄和伯符兄两人联手。“ 孙瑜忽然插嘴。
孙策攻陷牛渚后,孙静为了支持侄儿,带着孙瑜辗转绕道宛陵周尚的治所,来投孙策。孙瑜初次远离家乡,什么都新鲜,一路访问不少沿途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