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城内,和几个月前的景象全然不同,平日里商贾如云,小贩熙熙攘攘的街衢已经空无一人,偶尔有一两只瘦狗徜徉,四处低嗅寻找着可吃的东西。
陆康站在望楼的顶层,看着这满城的凄冷景象,心里十分沉重。他没想到北面的曹操刘备都自顾自地争夺地盘,谁也不肯南下救急。
他看着身边侍立的侄孙陆议,更觉焦虑。这个十一岁的少年早熟而倔强,不肯随着陆家妇孺南撤,而是偷偷溜回了舒城,说是要和叔祖一起保卫大汉城池。
“阿议,你还是回吴郡吧。”话刚出口,他就觉得唐突,如今舒城已经被孙策围得水泄不通,几次想从外面弄些粮秣,都未能如愿,又怎么可能把人安全送出城?特别是他陆家的子弟?
“叔祖,我不走,我和你在一起。”陆议坚定地说。
“唉,伯言,你父亲只有你一子,我陆家像你这么优秀的子弟本就不多,如果你有闪失,我如何去见你逝去的祖父和父亲?”陆康仰天长叹。晦涩的眼中已经充满了泪水。
“老爷,老爷。。”陆康的书僮捧着一叠白帛跑上望楼。
“什么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陆康转过头来,瘦削的脸上虽然布满菜色,却依旧是威严无比。
“老爷,一夜之间。。。大街小巷突然充满了这些白帛,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都有些浮躁。守城都尉让把这些白帛拿来给老爷看。”书僮说着,呈上手里的白帛。
“策奉阳翟侯后将军扬州刺史袁公路公钧令,于危乱之际,威服庐江,平抑乱尚,复兴清明。操若贼卓,挟天子假圣诏,实则为祸中原,自诩忠义。贼备假托圣王之后,然并无今主血脉之属。玩弄权诈,谋恶窃国。康裹挟乡里,抗击义师。致百姓饿毙,横死城郭。名扶大汉,实为私名。策先人以来,奕世相承,忠义为先。兵戈所指,秋毫无犯。公路公仁慈恻隐,虽知康贼必为操备共谋,策以信徇义,不忍去也。亦不忍舒城门户灭绝,死亡流漫。吁乡里远近来相赴助,开城迎义师,上讨国贼,下刷家耻。执迷助贼者,室家见戮,饿殍遍野。此康所为,岂袁公哉?”
一篇短文,在陆康看来,字字诛心。这分明是劝告舒城百姓,不要跟着陆康死守舒城,说陆康和曹操刘备等人名为拥护汉室,实则是窃国之贼。而孙策奉袁术命,来收服庐江郡,驱逐贼子,还百姓清明安宁。还说如果开门献城,保证百姓安宁富足,绝不扰民。这篇痛骂了曹刘陆之外,还顺带夸了孙坚,袁术和自己。确实像是孙策的口吻。气得陆康浑身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