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有过两次上大学的机会。但很可惜,都没有能把握住。那个时候他应该是师长的秘书。当时上大学的机会很难得。一是财力,不仅是花钱多,而且家里会少一个劳动力(每个月会向家里汇钱),父母的压力会更大,更何况他还有兄弟姐妹。二是家庭成分要求,除了学生成绩、还会有村委的推荐,不过成分问题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他家里是贫下中农。当他给师长提出说要去上大学时,师长正颜厉色:怎么,部队的大熔炉容不下你吗,一定要去上大学。他也不好反驳。总不能说就是容不下自己吧,所以两次机会都没有抓住。关于这件事,他总是特别后悔,如果真的上大学了就可以开始另一个方向,也能改变最后军队被撤后进政府编制的结局。据他所言,师长最后也有点对他愧疚,不过因为是上级也不好表现的太明显,只是在后来谈话时有隐晦的表达。
他在团部时是正连级的干事,因为团长调研表现出色,所以被团长提拔。后来□□的时候,军部在山西大同停了几年后搬往太原,只留下322医院。264医院在太原建成,军军(他们的第1个孩子。其实后来还有再生一个孩子,不过大出血,他妻子的命都差点没有保住。那个时候他和战友到医院,他自己就抽了好几管血,他告诉我他抽完血之后头晕得都不大站得起来了。而且由于大出血,妻子后来得了席汉氏综合症)就出生在太原。
1970年左右,他跟从833部队回到太原。后来是52847部队调到运城,他跟从军长做了副营级的秘书。由于总后勤部在太原有一个军级单位63军。63军原本是从福建来的,由于部队换防调至太原。
63军在太原,他待了8年都没有进步。此时心情挺郁闷的,因为正是成长的契机,加上母亲生病。20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裁军。由于林曾在63军比较敏感,裁军时就裁了。
军队里的人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人去石家庄北京保定,他的原参谋长就在保定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