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李济
——确实认识。
我看着大梁牢里缩成一团看着我两眼放光的屈离,怎么也想不到再次见面是在这种场景。
没错,他还真是来旅游的。
或者说,能这么没心没肺全国到处跑的不缺钱旅游团也只有他们了。
想当初姬稳王上刚接手徐远,当时战火刚停,百废待兴,正常人都要绕着走呢,这家伙就敢带着人来邯郸玩,跋山涉水的是一点不怕沿路的贼兵和匪帮。
那时候的徐远境内可没现在太平啊——所以这事儿还上了徐远报,当时沈昭说什么“优秀典例”“千斤买骨”“带动发展”,给了他们不低的接待规格,连不少高官都去凑热闹……我是说欢迎。
后来徐凉战争后,姬大人接了凉州,这人又第一时间去了凉州玩,甚至写了文采不错的《凉州游记》,把我和申将军吓一跳;
再后来定都洛京,他又跑洛京旅游了……这一趟趟的下来,乐迁将军这种非徐远人士可能不太了解,但我们是真熟了。
349.文十三娘
有了我和李济的担保,屈离这一行自然是从牢里出来了,被收走的行李也都还了回来:
其中包括一袋干粮,十几本《楚辞》《诗经》,几十页自己写的诗词歌赋,几张手制地图,一堆货币银两,以及几十把长剑砍刀。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一位清清秀秀的小姑娘娴熟地舞起比她人还高的长缨枪,挑了好一段枪花——也难怪你们被抓,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去旅游的。
屈离倒是淡定,他没有急着拿行李,而是申请再回监狱看看:他说大梁的监狱建得有特色,和他待过的其它监狱都不一样——不是,监狱有啥好研究的?而且你这是进过几家牢啊?还分析比对上了?!
屈离听了我的话还认真上了,从材质、空间、布局甚至管理模式详细谈及了大梁牢房构造,其它旅游团成员(尤其是那个舞枪花的小姑娘)也凑过来七嘴八舌谈及自身感受,从监狱聊到建筑,什么南北建筑差异、就地取材的可行性、文化风俗的影响、温度湿度对墙体的侵蚀…… 居然还挺有道理。
哈,这还真聊到我的专业上了。
我决定不管“这种讨论为什么要在监狱进行”这种小问题,当即加入,就邯郸城墙、凉州边防等问题发表看法,竟与他们有点儿共同语言。
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局面很快就从“大家一起讲”变为了“我讲他们听”,更有甚者拿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认真得像是在听课。
讲完一气后,我抬头一望,发现人居然多了一圈——除去旅游团的,还有几位狱卒,十几名守卫,一个典狱长和一个将军,甚至连隔壁牢房的囚犯都在探着脑袋听。
不仅如此,门外还站着两位:一位是牛副尹,他是来给屈离旅游团送东西的,他觉得误抓人家几天过意不去;另一位是乐迁,他应该是来喊我吃饭的。
350.乐迁
“诗和远方”旅行团就这么拎着小礼物和我们一起吃饭,屈离为表感谢,还给李济写了什么赠诗。
按他们的性子,这次牢狱之灾估计根本不算什么,吃完洗洗睡睡就接着诗词歌赋大好河山,明天又是在路上的一天。
但很遗憾,做为大周的将军,我还真不能放他们到处乱跑。
我们大老远秘密行军到南平大梁,做这么多准备,就是为了引蛇出洞,一举击溃魏楚联军。而这旅游团荆南人可不少,万一乱跑,暴露行踪,提前让景泽知道了怎么办?
虽说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计划(我们对外保密,二层文件则宣称只是少量士兵来清理边境残部),李济和文十三也信得过屈离,但谁敢冒这个险?
我看了眼文十三——她朝我点了点头。
饭后,我们一起将屈离拉了过来,文十三斟酌着用词开口了:“屈公子,这些天局势复杂,我们不建议你们继续旅游。 ”
在这个时间地点说这种话,屈离不笨,立刻明白了我们是什么意思:“我能理解,那您有什么打算吗?”
文十三抚了抚头发,正色道:“嗯,目前有两个方案。第一,我们派一队士兵送你们去洛京;第二:你们暂留大梁,城尹派人保护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