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王惊云
平定边疆后,倒也还有些意外之喜。
凉州贸易可不只是对内的——别忘了,人家境内还有条西域古道。
可惜正值乱世,又有狄人当道,这古道已经废弃很久了。
西域商人也是消息灵通,内忧外患刚解决的差不多,他们就陆陆续续挤过来了。现在币制改革完成,自然就来的更多了,简直像见到周公的中行。
他们有的留在汾城各街各市做亲民买卖,有的联系上了凉州高官想做些大宗
生意,甚至有些精明钻空子的居然沿徐凉壹路跑到了邯郸,大胆开拓全新市场。
可能是地域差异,这些西域商人的宝石仿佛不要钱,一掏一大把,还又光又亮没瑕疵,价格便宜有面子,深受广大百姓欢迎。
当然,人人满意是不可能的,比如中行就对这股西域来的不良风气颇为不满,认为这些珠宝又俗又土又浮夸,不如玉石有文化。
虽说他坚决不承认自己也偷偷摸摸买了两块儿。
216.王惊云
在大周境内做买卖是要经过相关官吏检验,拿到贩卖许可牌的——不然商品出问题,买家找准吐苦水去?
外来商人多了,官府也开始对他们提出要求。
西域商人们也都挺配合,不仅纷纷到各地官府开箱验货办理营业执照,甚至会主动请缨,告发违法同行。
他们也许是被我们的热情打动了,也许是被我们的军队打动了——总之这不重要,守规矩就行。
为了方便做生意,沈昭专门在邯郸和汾城各圈了一块儿地用于异域商品交易,东西市也是越来越有规模了。
不过我们与西域商人的关系也不只是他卖我买那么简单。
我们的百姓也是善于发现商机,他们中有不少人靠卖丝绸布帛赚了钱——自然是以高出本地均价不少的价格。
虽然西域商人也不会亏,他们会回去卖出更高的价格。
这种有保障有利润的贸易在你情我愿下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规模也是稳定扩大,西域不少国家专门派使者来邯郸商谈贸易。
一时间,邯郸城内充斥着各种骑着骆驼叮叮当当的西域人,他们带来了周与外邦的友好之音,也带来了各种印着国王头像的奇异货币。
——并成功让“骑骆驼”这一特色限时活动风靡一时。
——光内城走一圈就要五百钱,明明是和骑马差不多的体验,怎么这么坑钱!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姬憨憨对这项活动颇为喜爱,在一天内至少玩了十次,一星期下来花的估计有上万钱——可怜的老司会(kuai)自然不可能为这种私事给他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