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姜意如
西楚霸王说得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在毫无压力考中良才后,我决定回晋阳有看看。
刚到晋阳城,我就一眼就看到了城门口那大红大紫的巨大横幅,上书:
“二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姜氏意如展风彩;
“八百年沐风栉雨,几朝人才信出,晋阳学子扬威名!”
刚下马,晋阳城尹就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直夸我是晋阳城骄傲;
才停车,城县官员便排成一整排,齐声贺彩,大呼我乃外交界新星。
家乡百姓更是自发在道路边站得密密麻麻,手中举着自制条幅,写着什么“恭喜意如”,什么“沾沾文气”,什么“我小时候还抱过你呢”…
更有父母揪着自家孩子的耳朵满嘴恨铁不成钢:“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都是一座城里长大的……”
我拼命抑制住渴望与太阳肩并肩的嘴角。
咳,淡定,淡定…必须显示出一种沉着冷静的气质和理所当然的态度……
刚回到家,当年背错一个字能吼我半个时辰的爹马上冲过来抱着我痛哭流涕,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我儿出息了,我儿出息了” ……
我毫不怀疑,这时候哪怕是我打他一巴掌,他都会夸我文武双全。
我娘更是连做几桌子鱼,大摆烧尾宴,什么清蒸的生切的瓦香的纸包的…我怀疑整条汾水的鱼全都在这儿了。
但我还是有些疑惑的。且不说良才虽然罕见,但全晋阳也不止我一个,就说我从小到大在才学上的表现,他们也不至于这么惊讶于我考上良才吧?
所以这阵势怎么这么大?
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兄长用一种饱经沧桑的目光看着我:“意如啊,中行大人亲自评卷,王惊云先生大力举荐,你是怎么做到的?爹娘和晋阳城当官的听到后都快高兴晕了…
“嘶…是不是干了什么欺上瞒下的事啊?千万别这样啊,这是不对的!没干更好,但如果真干了,你说出来,我帮你想办法…”
【注:晋阳附近的汾水与凉州的汾水是两条河哦,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地图上有两条名字相同的河…比如秦洛水与洛阳洛水】
157.沈昭
随着州试结果放榜,本次纳良才也算是告一段落。
落榜生们有的聚在砥道旁准备返乡——毕竟邯郸城物价着实高,一些寒门学子支撑不了;
有的跑去六英坊花天酒地,借酒消愁;
有的挤在兴和茶楼愤世嫉俗,指点江山,痛骂本年考官;
更有甚者,居然通过各种渠道上书各部高官,称存在考试黑幕——又是没事找事的,希望中行别为此生气。
当然,更多的有上进心的考生则在东、西二市抢购儒家典册——本次州试试题出来的一周内,这些纸章典籍的价格就已经翻了几倍,溢价严重,我不得不腾出手管控。
唉,主要还是怪中行出了太多儒学相关的东西。
不过说到中行,他写了一大本的州试总结, 详细解释了为何录取这些考生以及其它考官的意见,并附带各考生的作文以表公正——可惜部分考生还是不买他的账。
他着重讲述了某位姜生,称此人虽思想旁门左道,可文采甚佳,能力出众。
果然,有关文化教育的事中行一直很上心。
要不让他去邯郸学宫兼任祭酒?
只教儒学的那种。
不然学子们都想着拿五经上战场感化敌人就完了。
不过这次州试也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比如必须规范出题占比,明确出题范围,增加经世学与策论比重。
不能太由考官自由发挥了…
毕竟这制度刚确立没几年嘛,我们更是初次尝试,还有不少完善余地是正常现象…
158.姬稳
中行的年终总结中附了一篇洛体文。
他说我可以鉴赏鉴赏。
出于对大周忠臣的信任,我认真的看完了这篇文章。
看完该作文后,我沉默了。
怎么会有人能写出这种文章啊!都是怎么想到的啊!
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为我的洛文自卑…
如果说,他的文章像海一样阔大,那我的文章就是淹死在海里的死刑犯。
咕噜咕噜咕噜……
159.姬稳
我不由得回想起当年上私塾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