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长安城。
这一天,长安城内热闹非凡。
前几日长安城内的百姓们听闻前线来报,说镇国大将军齐桓大败突厥,将突厥人赶出数千里外,为大唐扩充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疆土,如此捷报怎能不令人为之一振,百姓们纷纷听闻镇国大将军今日回京上报,便都跑到街上想一睹大将军的风姿。
长安城楼号角吹起,城门大开,只见镇国大将军身披黄金铠甲,骑着汗血骏马意气风发的走进长安城,走在城中间的大街上。
大街上人头攒动,在街道两旁把守的官兵们也险些招架不住这些热情的百姓,大家纷纷向齐桓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你一言我一语另整个长安城内顿时热闹无比。
“恭贺镇国大将军!”
“我们大唐就指望镇国大将军啦!”
“镇国大将军万岁!”
百姓们的祝福传到齐桓的耳朵里,另齐桓也越发的得意起来,他非常享受大唐子民对他的敬仰之情,只见他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架着骏马直奔大明宫去。
大明宫内。
此时的大明宫的后宫内可谓是乱作一团,因为皇上又又又找不到了。
自从皇上登基也已过两年,此时的崇尊皇帝还不足两岁,话还没有学全腿却跑的比谁都快,大明宫内偌大无比,她那小身体随处一躲任谁都找不到。
负责看管崇尊皇帝的小宫女此刻已经哭成了泪人,她上气不接下气的对芳若道:“呜呜呜姑姑,我不是故意的,我就转一下身想拿竹蜻蜓逗皇上玩玩,谁知道她一转眼就不见了呜呜……”
芳若气急败坏怒斥道:“皇上这么爱跑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们必须得时时刻刻的盯着她,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的你我所有人脑袋都别想要了,还不快去找!都给我去!”
在场所有的宫女太监都吓坏了,连忙答应着跑着去找皇上,一时间后宫内叫喊“皇上”的声音此起彼伏,宫女太监们连一丝细微的角落都不放过,因为都生怕自己脑袋搬了家。
芳若也是担心害怕极了,她必须赶在齐太后在前朝处理朝政回来之前把皇上找到,否则所有人恐将性命不保,因为崇尊是唯一关乎大唐安定祥和的命脉所在,毕竟所有李氏宗亲都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个皇位啊。
自从两年前戴王宫变后,齐太后扶持她唯一幼女崇尊继位,此举另李氏宗亲大为不满,皆纷纷想取缔了她们。奈何齐太后的哥哥齐桓手握大唐重兵威震力十足,这也是吓的李氏宗亲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先将就这孤儿寡母整理朝政,但他们想争夺帝位的心却愈演愈烈,若是此时皇上出了事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后宫内,宫女太监们纷纷叫喊着皇上,然而就在皇宫里某一处花园的假山后面,小崇尊开心的躲在这里听着那些宫女太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着找她,她人虽小却鬼精的不行,这些叫喊声给了小崇尊十足的便利,听见哪有声音就躲着哪走,不一会就躲着那些声音远远的了。
自从崇尊有意识以来她身边永远围绕着这些宫女太监,令她自己都烦透了,总是一逮着机会想自己跑出去玩,但每次连自己宫门口都没跑出去就被宫女太监们找了回来,现在她自己也积攒了点经验,终于跑出自己宫的宫门口,眼看跑得越来越远,眼前的环境也越来越陌生,她自己也不由的害怕起来。
此时的她已经不知不觉的跑到了前朝了,这里庄重肃穆,到处都是威严耸立的宫殿,已不像后宫那般花草丛生,在这些宫殿的四周把手的则是身穿钢铁铠甲的禁军侍卫,他们一个个手握长刀,令人看起来心生害怕。
崇尊此时将身体小小的蜷缩在石阶一旁,偷偷的看向那些严肃的禁军侍卫,她自己的内心害怕极了,于是趁着那些禁军侍卫的不注意她一溜烟的小跑进一个宫殿内。
其中一个禁军似乎注意到小崇尊的身影,他扭过头看,只看到宫殿内半掩的门。
另一个禁军问道:“怎么了?”
这个禁军答:“刚才似乎看见了一个小孩的身影。”
另一个禁军道:“小孩的身影?开什么玩笑,这前朝有我们层层把守哪来的小孩,你肯定是看花眼了。”
这个禁军道:“也是,估计是最近夜班值太多累的眼花了,现在镇国大将军正与齐太后在屋内商议边疆要事,我可不能松懈了。”
说罢这个禁军便抖了抖精神,继续聚精会神的站岗。
议政厅内。
此时的议政厅本来应该是一派安乐祥和的气氛,毕竟齐太后的亲哥哥齐桓刚刚从前线战场回来向朝廷报告西北大捷,本就是一家人的他们应该好好庆祝才是。然而现在议政厅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只见齐太后神情严肃的端坐在主位上看着同样表情不满的齐桓,在他们四周紧张的气氛犹如绷紧的剑弦般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