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尝,觉得味道新鲜好吃价钱还便宜,宋盈君家农庄的名声就这样传了出去。
再加上村里的路已经修好,村里的事一上了新闻和报纸,其他乡镇和市里的人也都来看热闹。
当然还有不少单位组织的活动,也都到村里来,来的人越来越多。
村里也开始出现更加多的“农家乐”。
还有不少人故意来宋盈君家看菜单,宋盈君也不怕,都是大大方方地让对方把菜单抄回去。
来宋盈君家抄菜单的人都觉得宋盈君好,当自家来吃饭的人太多坐不下的时候,还会特意把客人介绍到宋盈君家。
所以宋盈君的生意一点儿也不受影响,还越来越好。
还有不少乡亲,从来没做过生意,看着别人赚钱心里红火却不知道咋办的,都跑去问宋盈君。
宋盈君还会根据来问的人家里种的什么,大概擅长什么来替他们开店思路。
家里打渔的,可以专做海鲜,还替他们想了几个招牌菜,这样能跟其他农家乐区分开来。
家里不打渔只种菜有会做菜的人,可以从孙秀芬家里进点猪肉,有了硬菜保证,再做点其他简单的家常菜就行了。
来问的人太多,宋盈君决定把几种开店思路都整理出来,全都写在纸上,一边写一边怀念上辈子创业的时候,用电脑做策划案搞融资的日子。
她写好,让卫疆去复印,准备给乡亲们人手一份。
卫疆拿到那份“开店参考”眼都瞪大了,“这这这”了好一会儿才组织好语言:“媳妇你这也太厉害了!”
很快他眉头又皱上了:“你这是白给人送钱啊!”
宋盈君一听,就知道这人心疼这份她写的“创业经”了。
宋盈君上辈子虽然跟卫疆分分合合,但也算是相处了一辈子了,十分了解他。
卫疆这人可以说是天生的生意人,懂得抓商机,有机遇来的时候也有能力接得住。
卫疆十分藏私,虽然说对着他的合作伙伴和她还是大方分享,但大多时候他是不愿意分享一丁点他的生意经。
他上辈子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做生意赚钱,靠的就是个信息差!”
人家要再问“信息”差在哪儿,他就一脸讳莫如深的样子,把话题扯开。
他这个“藏私”确实让他把生意做大,但也因为这个,很多人不太愿意跟他来往,或者人家有些什么对他行业不利的信息也不愿意告诉他。
他的集团风生水起的时候自大得很,总以为以他的人脉,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但人不是万能的,总会有人跟他不对付。
后来他好几次吃了亏,年轻也上来了,总算是改了点儿,也愿意跟人交换信息了。
可他早期给人的印象已经固定下来了,有些人见他分享,怀疑他故意放假消息坑人,气得他有段时间觉都睡不好。
宋盈君此刻看着年轻气盛的卫疆,默默地叹了口气,说:“咱们在村里做生意,还在村尾,如果不给点东西出去,人家直接把客流在村头就给截断了,这生意还能咋做?”
卫疆脖子一梗,抖得那张纸哗哗响:“也用不着给这么多,这跟给他们送钱差不多!你不是镇上还有店么,我江城那边的生意也有大起色了,等我从学校那边毕业,我时间更多,到时咱们院子就留个人看着,上江城去!”
宋盈君就知道这人倔,耐着性子说:“那去江城去我还是得做生意,我现在就在攒做生意的本钱,你还嫌钱多啊?”
卫疆一时语塞,好一会儿才小声说:“我赚钱养你不就行了?你这么操心干嘛呢……”
宋盈君被他委屈的样子给整笑了:“我就爱操心这个,你就别管了!就这些信息我不写,乡亲们上镇上转悠个把日子也能打听出来,倒不如我现在直接跟人说个清楚,人家还记我一份好。”
卫疆听到这儿,想到什么似地,看着宋盈君笑:“看不出来,咱俩的想法有时挺一样的!这叫啥?臭味相投!”
这话听得宋盈君脑壳疼,她实在不想跟这人掰扯“臭味相投”这词,把他往外推:“赶紧的,给我复印去!”
卫疆心情大好,笑得贼兮兮地拿着宋盈君的手写“开店参考”出门。
那份“开店参考”复印好,宋盈君就跟村长和几个村干部一起,走门串户地发下去。
村里人经过这段时间,都晓得卫疆他媳妇宋盈君是个又好又大方的人,从来不眼红别人家,有钱还带着大伙一起赚。
大伙儿有了钱交农业税,粮食也留得更多,就更感激宋盈君了。
正月十八,卫疆就回江城学校去了。
小学也开学了,宋子君和另外俩女孩也回归了上课下课的日子。
苏美兰还是负责回镇上中心小学对面的店,她负责那边的经营。
村里的客人依然没有减少,宋盈君自己一个人,感觉有点忙不过来,她想了几天,觉得村里这边的农庄,得改变菜式了。
镇上的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苏美兰之前还能早点儿收店回村里帮忙,最近都天擦黑才忙完。
村里的农庄只有宋盈君自己一个人,好几次差点忙不过来,得亏客人也不急,她才勉强应付。
但几个孩子的晚饭,她是来不及做了,她又不想老让她们做饭,就把肉菜简单煮好一锅让她们吃。
虽然开春了,但倒春寒可不是开玩笑的。
有天晚上天气特别冷,宋盈君怕菜凉,就直接把锅里的食材放炭炉上热着,看着锅里咕嘟顺嘟冒着泡的时候,脑子突然灵光一闪——
她干脆直接做炭炉火锅!
其他省市肯定有火锅店了,但卫家涌位置偏僻,乡亲们基本都不出远门,信息获取不像上辈子后来那么方便,卫家涌也没人有吃火锅的习惯,她干脆就做这个!
宋盈君一想到这个,身子里像有团火,整个人都热了起来!
就做火锅!汤锅干锅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