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绝对球感[乒乓] > 第36章 鹿特丹世乒赛(二)

第36章 鹿特丹世乒赛(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比起女队抽签的相对平均分配,男队的运气不太好,可以说陷入了“死亡之区”。

汪克明、钟承翊、袁辛在同一个四分之一区展开残酷内战,冯励和冯戎也不得不在同一条赛道争夺四强名额,汪华虽然没和自家人对上,但他那区暗藏杀机,有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冠军,同时也是他的老对手,韩国队的郑泰民,所幸郑泰民的状态大不如前,值得警惕的只有日本队的藤本健次郎。

程启和汪华一样,一人独守四分之一区,不过他更可怜,被国际乒联和组委会“摆了一道”。

每年的世乒赛,都是一场关于如何翻越中国“乒乓长城”的智力游戏,久而久之各方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至少保证一名外协会选手进入单打四强。这次世乒赛的抽签结果似乎在明示,组委会和国际乒联想要力保的是德国队的卢卡。

卢卡的四分之一区只有程启一名中国选手,而且程启还是国乒7名单打选手中世界排名最低的那个,确实是外界眼中国乒防线最薄弱的一道门,此外,两人还分属不同的八分之一区。这样的抽签无疑给了卢卡一个巨大的优势,尽管他仍需面对和日本队的激烈交锋,以及和队友的内战考验,但对他来说都不算太大的威胁,相较于一路与中国选手的硬碰硬,这无疑是一条更为平坦的道路,为他铺设了通往四强的黄金大道。

在这个为卢卡量身定制的保送区里,程启面临的压力不小,八分之一决赛他大概率会和白俄罗斯名将弗拉基米尔狭路相逢。

威胁较大的那个也给程启了。

建议赛场音乐播放《如果这都不算爱》,更加应景。

……

抽签结束,大战将至。

女队肩上的重担比男队更为沉重,7名队员没有一个拿过世乒赛冠军,更别说还有个初出茅庐新到不能再新的陆筝。

尽管方穗禾、邓琳、罗晓溪有夺冠的实力,但却没有一人能像汪琦和钟仪琳那样做到万无一失稳操胜券,变数如同薄雾笼罩,让人难以捉摸。

如果不是陆筝争气自己拿到了单打名额,任凭林立骅和李国伦说破大天,施皓也绝不会让她上,他会选择队里经验丰富的外战高手单打,把陆筝发配去双打,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莫斯科的失败太疼了,如同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时刻提醒着女队:每一步都需谨慎。

女队不想、也不能再跌一个跟头。

相较之下,男队的底气则足了很多,完备的“老中青”组合几乎找不出破绽。

然而,国乒整体实力的强大并不能掩饰队中“一哥”“一姐”位置的空缺,这种尴尬如同悬在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通过世乒赛培养出领军人物,无疑是国乒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能够扛起大旗的人物的出现,而世乒赛,或许就是那个诞生英雄的战场。

根据赛程安排,5月8日至9日为资格赛,中国队无人出战。得亏陆筝在此之前打了两站公开赛,不然没有积分的她要成为国乒唯一一个从资格赛起步的选手。

其实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

资格赛开打的同时,正赛选手也没闲着,一个个挤破了脑袋在训练馆里抢球桌。

字面意义的挤和抢。

训练馆只有32张球台,而参赛选手有736人…不仅训练馆,就连比赛馆和副馆的球台也供不应求,比赛馆只放置了4张球台,副馆30张球台,资格赛开始后全部排满了赛事。

这届世乒赛是历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上午十点,女队到达训练馆时已经没有空球台了,每张球桌旁都围满了人,有的选手正在挥汗如雨地练习,有的则在一旁等待,眼睛紧盯着场上的动静,随时准备接替上场。

整个训练馆人声鼎沸,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就像下饺子,施皓领着教练组分散寻找能搭伙的球台,队员们集中留在原地等待指令。

陆筝被方穗禾拉到靠墙的角落蹲着,但两人的目光却不约而同在馆内四处搜寻。

机会要靠自己争取,球台也要靠自己争取!

“看那边。”方穗禾指着不远处的一张球台,小声对陆筝说:“他们似乎快结束了。”

每张球台基本上都是4位选手共用,各自训练一条线路,互不干涉。

方穗禾观察到目标球桌的欧洲选手们动作不那么连贯,击球力度和速度有所下降,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也不再那么稳定。这通常是选手体力消耗大,接近比赛或练习尾声的表现。

再者,从他们略显疲惫的神态和偶尔擦拭汗水的动作中,可以推测出他们已经连续训练了一段时间,由于球台紧张,组委会规定选手们的训练周期固定在一个时长内,而现在很有可能已经接近了那个时间段,因为他们的教练一直在看手表。

陆筝点了点头:“可施指导不让乱跑。”

“真不跑?”方穗禾挑了挑眉,语调微微上扬。

“假的!”陆筝狡黠一笑,然后站起来抖了抖四肢,为即将到来的“战斗”作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