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他有个贴心小棉袄,李国伦也有个保暖小棉衣,哥俩谁也不落下。
不过还是有不同的。
在补充主力层这个基础考量下,可以的话,林立骅希望能创造历史,虽前无古人,望后有来者。如果只是单纯想要成绩,方穗禾完全能打出来,只是时间问题,但现在的女队的情况比较复杂,缺少灵魂人物。
走了个钟仪琳,又退回去个郭玥,是真的让人头大。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冠军是郭玥,2009年横滨世乒赛冠军是钟仪琳,亚军是郭玥,秒懂为什么女队比男队愁了吧。
本来好好的梯队建设塌方了。
罗晓溪近几年又因为伤病发挥不稳定,方穗禾起来的早可又倒在了莫斯科,哪怕浴火重生也要缓冲一下,邓琳又跟她们不是一个区间,如今处于上升期,反观男队,冯戎一开始就是重点培养,钟承翊属于计划外杀出来的程咬金,袁辛更是左手直拍未来的希望。
不说了,林立骅很心累。
因此李国伦对潘振跃的期待更多是建立在稳定和传承上,或许是因为男乒如今的光芒足够耀眼,未来的辉煌也已见雏形,他更注重长远的规划。
“到时候让两个孩子多接触接触,好像就差一岁吧,应该能有点共鸣,互相激励也是好的嘛。”李国伦点点头回应林立骅,说出了自己的提议。
陆筝的不踏实感,源自于她的成长路径与常规截然不同。她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梯队培养,而是一步登天地闯入了国家队的视野。这种跳跃式的成长,虽然让她迅速崭露头角,却也让她在心理上感到了巨大的落差和不安,哪怕林立骅经常给她喂鸡汤也于事无补,这并非一朝一夕能拧过来的。
而潘振跃则不同,他的成长轨迹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从小接受系统的乒乓球训练,一步步从地方队到八一队,再到国家队的预备名单,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用陆筝的话来说,潘振跃才符合她印象中打乒乓球的正常上升趋势,有天赋,从小努力,然后绽放光芒。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潘振跃在面对大赛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林立骅和李国伦都意识到,让陆筝和潘振跃多交流,可能会对两人都有好处。
跟李国伦聊完后,当晚,林立骅就去堵陆筝了,他把正在和方穗禾对练的陆筝叫了出去,两人沿着球馆外的小路并肩慢慢走着,步伐不紧不慢,晚风轻拂,带着一丝凉意。
林立骅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平和。
“你还记得你刚进国家队的时候吗?那时候的你,眼中充满了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林立骅缓缓地说。
陆筝点了点头,她当然记得,那是她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她决心要不断进步的动力来源。
“我知道你现在压力很大,因为你要走的路,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但就像我一直跟你说的那样,如果原本没有这条路,而你开辟了它,绝对不是靠运气,这是你脚踏实地一步步踩出来的路。”林立骅的声音温和轻缓,安抚着陆筝那颗摇摆的心。
陆筝低头沉默了一会儿,她快速往前走了几步越过林立骅,然后转过身来,目光中闪烁着迷茫和困惑:“林指,我走得太快了,快到我自己都跟不上自己的脚步。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能像其他队员一样,一步步地走过来,也许我现在就不会这么紧张了。”
林立骅停下脚步,凝视着陆筝的眼睛:“你错了。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是不同的,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你走的这条路,虽然不同于常人,但那就是你的路,是你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走出来的。你只需要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每一步是不是都踏实地走在了这条路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走得快,说明你有能力走得更远,走到还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而且,你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后来者铺路,不是吗?”
陆筝的眼眸中闪过一抹光亮,仿佛被林立骅的话语点亮了心灯,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她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自己的处境,一直以来,她都只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却忽略了这种不同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力量。她意识到,不该害怕自己的成长速度,应该适应它,利用它。
看到陆筝的神情变化,林立骅知道陆筝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他继续往前走,越过陆筝时指了指前方,示意她也接着走:“记住,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你赢了什么比赛,赢了多少比赛,更在于你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影响和启发周围的人。”
为国争光,同时,希望中国乒乓球事业长盛不衰,能有更多的人走出自己的路,开创新的历史。
陆筝跟上林立骅的步伐,心中的迷雾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比她决心进入国家队还要清晰。
两人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不断拉长,似乎正在预示着他(她)们正走向一段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旅程。
喝完鸡汤的第二天,陆筝就又活蹦乱跳笑嘻嘻的了,也许是心里的大石落了地,她对外界的感知也重新变得敏锐起来,走进球馆后,她立刻察觉到男队那边不同寻常的氛围。
陆筝心里的雨停了,其他人开始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