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陆筝的情绪问题也被李国伦记在心上,这也是需要控制的东西,不过陆筝比较能打,目前还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日后补救也来得及。
朱玉真的事先告一段落,因为陆筝没空深究,接下来的四分之一决赛,她抽到了方穗禾。
在陆筝没出现之前,乒坛的“天才少女”是方穗禾,再之前就是郭玥了。
方穗禾在13岁进入国家二队,一年之后就升入了一队,并在队内大循环中获得第一。
虽然徐梦也是13岁进入二队,但她在二队待了四年,今年才升入一队。
可见方穗禾跑在很多人的前面。
后来她在女子世界杯单打比赛中击败罗晓溪和郭玥,一举夺魁,那时她刚满18岁。
2010年,她的世界排名已经到了第一,原本她被视为最有可能接班汪琦、钟仪琳的队员,可挫败来得猝不及防。
2010年初莫斯科世乒赛女团决赛,方穗禾上了两局单打,却接连输了两局,加上首局队友落败,中国队以1-3输掉比赛,无缘九连冠。
这次失利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压力与包袱进入她的生活,她打球的状态下滑不少,因此林立骅才说,伦敦奥运会的女单名额,方穗禾只能争取试试。
要是在莫斯科世乒赛前,没人会觉得她拿不到女单。
那次比赛就像一道巨大的分水岭,横亘在方穗禾的职业生涯中,没人知道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来。
世事就是这么无常。
而现在,新任“天才少女”将对阵前任“天才少女”。
陆筝记得方穗禾,个头和自己差不多,是个笑起来甜甜的,打起球来凶凶的姐姐。
军训时有一次站完军姿休息,方穗禾从口袋里掏出从食堂夹带的大饼,看陆筝眼馋,还分了一半给她。
线下的接触仅限于此,线上的话,她看过方穗禾的比赛录像。
害,都是打球的,谁都看过优秀选手的比赛录像,研究学习嘛。
钟仪琳还在陆筝面前夸过方穗禾,说她变线速度快,进攻意识强,多近台快攻,常搞得对手左支右绌。
也许钟仪琳早就料到,未来有一天,陆筝和方穗禾终将相遇,在某条单行道上一决高下。
这一天确实到了。
第一球便火药味十足,方穗禾发球后第二板就发力进攻,落点明确压到陆筝的中间,陆筝想把落点打开调动方穗禾,可是接球角度太大失误了。
0:1。
看多了陆筝打球就会发现一个规律,面对陌生且强劲的对手时,陆筝一开始都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接着后发制人。
她每次都会先摸底,熟悉一下对手的球路再反击。
这套打法在之后被林立骅批了一顿,当然那是后话了。
第二球陆筝学乖了,她也开始第二板进攻,在球的上升期回击大力回击,球又快又沉,方穗禾没接到。
1:1。
陆筝发了个侧下旋,没错就是打钟承翊那回让她丢分的侧下旋,方穗禾对旋转的估计不足,抢点发力拧拉失误,和陆筝上次一样,球打到了网上。
抢点发力可以看出她的打法比较凶狠,气势逼人,进攻一点也不保守。
2:1。
第四球面对陆筝的搓球下剁,方穗禾在球落台后迅速挥拍进攻,谁知弧线不够球出台了,再次主动性失误。
陆筝顿了一下,她感觉到方穗禾的求胜欲了,急于证明自己,急于进攻。
方穗禾的节奏已经乱了。
这场球打够了7局,陆筝4-3方穗禾,继续挺入半决赛。
比赛结束后,方穗禾抚额在地上坐着,脸上没有明显的表情,似乎只是在发呆。
然后她旁边坐下一个人。
陆筝双手抱着膝盖,透着一股小心翼翼,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坐着,目光向前看。
对面是邓琳和罗晓溪的比赛,打到了3-3,还没结束。
方穗禾扭头瞥了一眼陆筝的侧脸,也什么都没说。
直到邓琳4-3战胜罗晓溪,陆筝突然开口:“晓溪姐输了。”
方穗禾一怔,抬眸看向身边。
“赢了又怎样,输了又怎样。”
“打球的意义是在于输赢吗?我觉得不是。”
陆筝的目光依旧直视前方,说话的时候还微微摇晃双腿,似是浑然不觉自己在说一个沉重的话题,更像在自言自语。
“输球不是失败,恐惧才是呢。”
因为输了,所以恐惧,不可避免地陷入要自证的漩涡,带着痛苦与焦虑打球。
这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