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仪琳可是能打出11:0的恐怖分子,现在的陆筝能跟她打出这样的比分,足见其非同一般的天分。
周显平依旧没有着急做决定。
一场比赛说明不了问题,得多打几场。
陆筝年纪小不好到处跑,而且家里人也不太支持,没事,他可以接着把人带过来打球,也可以迁就小学生的上学时间。
为了寻觅人才,他不介意多费点事。
如果真如他所想那样,陆筝的名字一定会在乒乓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第二周,周显平带来了市队的两位女队员,陆筝一胜一负。
第三周,周显平带来了两位男队员,陆筝虽然没打赢,但也拿到了2-4和3-4的不错成绩。
她才十岁,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打球也才三个半月,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简直就是为打乒乓球而生的!
“陆筝,我想和你的父母当面聊一下,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吗?”直接上门不太好,先电话里沟通一下,周显平暗自发誓一定要把陆筝送进国家队。
为国家培养乒乓人才,这是他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哪怕他即将卸任,这颗忱忱之心依旧炽热。
接到电话时,陆远鸣刚结束下午的门诊,周显平介绍完自己后便开门见山表达了来电缘由,希望能和陆父陆母当面细谈。
于是当天晚上,周显平就跟着陆筝回家了。
陆筝并不知道周大爷是怎么跟爸妈说的,晚饭过后她就被打发回房间了,大约四十分钟后才被叫出去。
陆远鸣坐在沙发上,微微朝前倾身看着茶几上的水杯,客厅的灯光反射在金丝眼镜上,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睛。
“筝筝,你喜欢打乒乓球吗?”陆远鸣招招手让女儿坐在身边。
陆筝没有立刻回答,她回忆了一下打球时的心情,开口道:“和厉害的人打球时,我会很开心,我喜欢那种感觉。”
听到这个回答,陆远鸣有些怔愣,周显平则会心一笑。
看看!她不打乒乓球谁打!这觉悟!!
一直没说话的沈听筠抚上女儿的手:“那就试试吧。”
「你兴趣所在的地方,也就是你能力所在的地方。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陆筝开始了对乒乓球的学习,她没有直接进入京市女队,一是没有成绩,二是目前父母只答应她学球。但周显平每周都直接带她去队里训练,先和有实力的对手练级,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带她去参加比赛,一步一步往前走。
暑假过后,陆筝只在节假日和周末去市队,还是以学习为主,但这并不影响她迅速发育。
周显平不止一次安排自己在国家队的门生和陆筝打球,特别是钟仪琳。
京市奥运会获得两金(卫冕女单金牌,拿下女团金牌)后,她开始减少自己的比赛,先后退出2008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中国乒乓球大奖赛及国际乒联巡回赛年终总决赛,隐隐有退役的苗头,因此,钟仪琳可以说担当了陆筝的半个教练。
世界冠军一对一指导,加上陆筝非比寻常的学习能力,陆筝的进步可想而知。
她的光彩已经被这些处于上层的运动员们看见,连国乒女队教练林立骅都从钟仪琳口中听到了陆筝的名字。他很好奇,但他也沉得住气,他正等着周显平把人带上赛场,带到所有人面前。
保守点说,如今京市的乒乓球圈都知道周显平藏了个“秘密武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bushi),就连卸任了市队教练都要亲自带着她。
2009年初,陆筝参加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北方赛区的女单,直接拿下第一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这一年里,周显平带着陆筝有选择性的参加比赛,因为她参赛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年龄上她能报名,二是不影响她的学习。这样就已经筛掉一大批了,然后含金量低的周显平又觉得没必要去,所以算下来其实没多少场。
总结全年业绩,陆筝逢战必胜,开启通关模式,在同年龄段的乒乓球选手中独占鳌头,稳得一批。
这样的结果周显平有些惊喜,却并不惊讶。
开玩笑,陆筝日常的对手可是“大魔王”钟仪琳,再不济也是市队的专业选手,年龄段几乎都比她大一截,打个青少年赛道那不是小case吗。
或许之前的周显平说不出这么狂傲的话,但陆筝就这么活生生站在他面前,让他看见了什么是天才。
天赋已经不足以形容陆筝的出众,她是天才,真正的天才。
2009年6月,陆筝进入京市女队,正式入编。同时,她也结束了小学生活,即将成为一名初中生。
这意味着,她练球的时间会被再次挤压,毕竟初中的学习可不比小学。这也是周显平对陆父陆母的承诺,绝对不会让陆筝耽误学习,至少目前不会。
有这层限制在,周显平从未想过让陆筝进行双打的训练,这点时间练单打他都嫌不够用,实在不舍得分出去。
先把单打抓在手里,至于其他的,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