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家,温习完功课以后,宵鸢把书本全部放回书包里,关灯躺在床上,一想到今天下午和韩汐缭一起度过的时间,特别是知道了韩汐缭家在哪儿,宵鸢简直忍不住嘴角上扬的欲望。
(像是白石由希老师和华夜老师的作品我就很喜欢。)
回想起韩汐缭下午说起的这两个人名,宵鸢又从床上起来,打开灯,然后给电脑开机,上网查这两个人。
“都是少女漫画家啊,她到底有多喜欢恋爱故事?”总之先看看吧。
等把白石由希老师和华夜老师的作品全部看完,宵鸢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还没用过的迷你笔记本,在本上认认真真的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写完以后,宵鸢考虑了一下,又再最后加上一句。
星期一,上午第三节课的课间休息时间,宵鸢走到最后一排的靠窗边的位置,先是看着外面的风景,之后从兜里拿出迷你笔记本,在迷你笔记本最上面放上自己写的小纸条,在韩汐缭疑惑的目光中,塞进韩汐缭。
星期二,上午第三节的课间休息时间,宵鸢走到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之前塞给韩汐缭的迷你笔记本果然被韩汐缭放到了身边的窗台上,宵鸢看了一眼前面,见没人关注这边,伸手拿起笔记本,揣进兜里,再在后面站了一小会儿,就回到了座位。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课的课间休息时间,宵鸢又走到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把迷你笔记本又放到了韩汐缭身边的窗台上,接着再站了一小会儿,回到座位,等到第四节上课铃声响起,老师走进教室,所有人站起身说“老师好”的时候,韩汐缭才把迷你笔记本揣起来。
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的课间休息时间,宵鸢再到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把放在韩汐缭身边窗台上的迷你笔记本再悄悄塞回兜里,接着又是站了一小会儿,就回到自己座位上。
星期五,上午第三节课的课间休息时间,宵鸢又把迷你笔记本放回韩汐缭身边的窗台上,然后站一会儿再离开。
接着下一个星期继续这样……
“愿意跟我聊一聊你的看法吗?”
这是宵鸢在观后感的最后加上的一句。
星期一塞给韩汐缭的纸条写的内容:你等放学后再看,看完以后第二天再给我答复。
而在那之后的每天第三节课下课的放笔记本拿笔记本,则是两人间默默形成的约定。
通过这样的方式,两人聊了很多彼此的事,比如各自的烦恼,比如兴趣爱好。
相比起平常接触的时候,似乎是担心言多必失的话少,呈现在纸张上的内容就显得格外话痨,韩汐缭每次回给她的回信内容总是要一整面起步,而且内容断断续续,似乎是分了好几次写下的。
字谈不上有漂亮,顶多就是工整干净,写下的内容也只是一些青春期少女的各种小心情,小烦恼,看上去特别罗里吧嗦。
可宵鸢就是特别的喜欢看,而且隔三差五的还会选择重温一下,仿佛可以透过这些文字,轻而易举的接触到其他人所不了解的韩汐缭。
聊的久了,韩汐缭有一天居然脑洞大开的想出了一套图案交流方式,据她自己说,这是她在《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跳舞的人》那一章故事里得到的灵感。
刚开始看着这大篇大篇,堪比找规律画图题目的涂鸦,宵鸢简直觉得头大,这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啊?
但后面看的多了,宵鸢倒还真的弄明白了这些涂鸦想传达的意思,虽说有的内容是一图多义,但联系前后的图案,倒也能猜的八九不离十,甚至还可以回这样的消息给韩汐缭。
这样写了两次以后,韩汐缭又开始正常的写内容。
因为下个星期一有省里的教育局领导要来检查,所以星期五下午的第一节课下课以后,整个学校就开始进行了大扫除。
宵鸢被自己小组成员安排的任务是擦窗台,而韩汐缭的小组成员因为觉得擦窗台很麻烦,也把这个任务分配给韩汐缭。
教室里总共就三扇窗户,两人很快就一起擦最后一扇窗户。
韩汐缭打开窗户看了一眼楼下,瞬间倒吸一口冷气:“平时坐着打开窗户没什么感觉,但站起来从上面看下面就有点吓人了。”
宵鸢在满是水雾的玻璃上画了一个人手和一条线(你如果掉下去的话,我会拉着你。)
看到内容的韩汐缭,也在自己这边的玻璃上画了一个人手和一个问号(你有那么大力气吗?)
宵鸢先画了一个打叉的人手,然后再两个火柴人,然后在火柴人的脖子上画了一条线(没那么大力气的话,我们就一起死了)。
路过的王新看了看韩汐缭和宵鸢的“杰作”,吐槽道:“宵鸢你这是在窗台还是玩呢?”
“二者都有,”宵鸢继续画了一个毫无价值的花,“你要画画看吗?”
“我才不画呢,我写几个字上去。”
趁王新给玻璃题字的时候,韩汐缭画了两个火柴人,又画了一个长方形,接着把长方形擦去(我们继续擦窗台吧)。
宵鸢画了个耶的手势(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