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大顺志 > 第22章 反科举舞弊案(二)

第22章 反科举舞弊案(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这几人在京城为官,自然也被孔德注意到。他开口点明这几人,那几个官员纷纷跪地,大喊冤枉。

没人再搭理,众人一齐等着字据搜集完毕。

空气极其沉闷,让人倍感压力。跪地的愈发害怕,站立的也预感恐慌。

没人急着审判。

侍卫将所有字据一一呈上之后,孔德才再次开口:“上面可有你几人签名并加盖的手印。可要本官念出?”他们又都继续沉默。

林大人完全震住,又扭头看向我,想获知一下信息。

我开口道:“沉默含义繁多,有时不只是失势者的无力,也可能是不正当获利者的暗喜。大人如今知道为何他们每次都默不作声了吗。”

孔德继续问:“为何以前没有考生举报有人舞弊。”吴正二人不回答。

“赵侍郎,你以为如何。”

我作揖回道:“下官认为是因考生接触不到此层面。二百两对于平常考生来说实为天价,考生完全不知有此行为,因而也就不曾举报。至于此次举报,下官认为是以往作弊考生间产生利益冲突且难以调和。”

我说完后,吴正阴恻恻地看了我一眼,我问道:“大人可有话说?”他又迅速将头低了下去。

郑阳开口问可还有其他官员。考生说还有一个方大人。

被提到的方大人浑身一震,急忙跪地,喊道:“望陛下明察,臣不曾舞弊啊!”

我看过去,有些眼熟,是位初阅卷的官员。

那考生看着这官,摇摇头,表示不是他,又继续说道:“有位方大人说他能够帮助。”

可姓方的除了这位便只剩他儿子方景衡。陛下让人将此人押来,那考生一看,肯定道:“就是他!”

方景衡非常慌乱,本来还想狡辩,但曹智说到要那考生读出字据内容时,他瞬间就认了。

我盯着他的面容,这反应实在太怪异了,字据内容应该不只是银两。

此时去抓人的侍卫也都回来了,带回来数十人。有的在地方做官,我不怎么熟悉,但在京城做官的倒是有眼熟的——当时断案的那两官。

“大人威风依旧不减当年。”我开口问候。

柳尚书此时道:“陛下,除依靠官员作弊的,还有考生自身作弊行为。”并说出了替考、夹带书籍、贿赂官员等行为。

他继续说道:“在臣检查之前,已有很多考生已进场,还未进场的就抓到一位,剩下的便是在考试途中所抓。”最后他点明了吴正指导那三位考生的舞弊行为。

陛下并未回话。

孔德接着柳尚书的话往下问吴正:“考试途中为何对他们念念有词?”

吴正实在不敢回答,一听到问话便俯下身子跪在地上。

陛下将一本折子摔在他面前,他一打开,冷汗瞬间就下来了,手哆嗦地合上折子,声音发抖地回道:“下官点拨这几人答题,就算并非下官阅卷,也能因答题好而通过,且下官之前都为主考,卷子会送到下官手里做最后审阅,便能取‘中’。”

听完此话后,陛下继续沉默。

孔德问那个想要出二百两贿赂我的考生:“你竟不知贿赂官员的后果?”

那考生回道:“之前交了通信银知道可以贿赂考官,不过二百两实在较贵,我并未选择此法,但又实在担心未能考上,所以用自己的办法作弊,也就是那个‘银盐显字’。”

他看了我一眼,继续道:“看到是位女官时实在过于慌乱,因为不曾听他们提过女官,但想起他们说花二百两便能过,我想着应该和那些官员一样,所以才有贿赂官员这一说。”

柳尚书开口:“并非所有考官都是黑心。”

他看向吴正二人:“也就那两个官,你若是碰上其他官员,同样被抓。”

曹智开口问另一个现象——替考。

那个考生说:“有人和我说只要我能去替考,便给我一百两。我便问他若是被抓到又如何?他说不会被抓到的,他已经和考官打点好了。因为考试费较贵我没钱考试,他又说能给我一百两,因而我便答应了。”

“何也你来解释一下。”曹智点了他的名字。

和我之前想的一样,何也提前让考生进场,在对考生信息时让其通过。

曹智让考生指出原应考试的人,问道:“为何选择他?”

他拿起学堂递交的学生成绩薄:“按学堂成绩,他并非处于前端。你既给得起一百两,又交得起官员贿赂费,说明不缺钱,为何最后会选一个成绩较为中等且家境贫寒的学子。”

皇帝突然挥手停止他作答,让吴正回答。

吴正回道:“因为他缺钱,若是被抓到,官员在处理二者情况下,会更相信官员,因此也更好处理。”

柳尚书出声:“也就是说官员反而会反过来说百姓诬蔑他作弊。吴大人好胆识,民告官即要受罚,又何况是诬蔑?”

我心有预感,果然,下一秒陛下就点了我的名字:“赵祉兰,你如何看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