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62 万圣
安娜思如泉涌,写好大纲,让伊莉娜、孙琬祎和唐哲看。
这个剧本的题目叫做“假如世界文学家们来到现代”。
脚本里给每个国家都选了一两个代表作家,比如美国的海明威,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雨果等。
这些有名的作家们转生到现代,不得不面对短视频的冲击。
编辑告诉他们说这年头没有人看纸质书了,所以你们都需要把作品改编成短视频的模式。
孙琬祎觉得这个设定意外地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它的设定有点像一些知名动漫或游戏,再比如曾经网络上很火的帖子“假如中国历代皇帝都在同一个微信群”,都是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进行再创作。
她让其他人也参与进来,各个国家的人们边看边讨论。
比如托尔斯泰被要求不能再创作大长篇作品,需要改成“三分钟读完《战争与和平》”。结果他刚说完拿破仑入侵,就被评论叫停,“太长不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男主需要现场直播如何捕鱼。男主虽然打鱼,但他是素食主义者。
曹雪芹要做到日更。?
小仲马的茶花女需要是法籍非裔,而且要双洁。
尼日利亚作家奇努阿·阿切贝将自己的书做成视频,评论区说“主播英语有口音啊,还得再练”。
博尔赫斯用视频表现互动迷宫,有人评论“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抄袭了盗梦空间么”
……
曾经名扬世界的文学泰斗到了现实世界,受到短视频冲击。曾经很有名的他们如今却无人问津,就连整个严肃文学都渐渐落寞。
于是他们不得不做出应对,有的人积极改变试图适应短视频,有的人固执地要保持严肃文学的逼格。
他们逐渐摸索着现代社会的规则,互帮互助,一起处理事情。
最后是一个经典的好莱坞式大团圆结局,作家们达成和解。
他们意识到了尽管正经文学越来越小众,却也有一部分人真心爱它们。而短视频也有其优势,传达出了人性、生活智慧、三观,而这些东西正是传统文学中一直探讨的。
传统文学塑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这些观念流传下来,成为了短视频的创作灵感。
所以,即使没有人再读文学,但那些人性的光辉一直流传。
……
拍摄现场很欢乐,大家没见过历史上的大作家们,但都见过本国的奇葩网红。
于是充分发挥了戏精本色,演出了古人受到的流量冲击。
米哈伊尔也来现场转了转。
他好几天没听到动静,坐不住了,来探听情况。
一来就受到孙琬祎的热烈欢迎。
原来是参演人员说,既然是知名作家们,总该置办些行头。但他们剧组向来很穷,孙琬祎绞紧脑汁思索一番,一拍脑门,想起米哈伊尔那个整天西装革履到处乱晃的家伙,想借他的衣服做道具。
于是他来之前人模狗样,来之后虎落平阳,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忽悠着扒走了西装领带手表袖扣。
他妈妈还向着外人,说就借用一下,拍完几个镜头就还他。
于是他只能苦哈哈在一边等,看着自己的西装穿在“托尔斯泰”身上,手表戴在“海明威”手腕上。
孙琬祎还跟他说,为了表彰他为剧组做出的贡献,允许他在里面拥有一个镜头。
米哈伊尔眼角抽搐了一下。
孙琬祎觉得他可能是想翻个白眼。
*
拍完最后一幕时,正好赶上万圣节。
他们剧组收工,大家穿着演出服往回走。
走到文化广场那边时,看到千人礼堂的门开着,里面正在举行t台风暴的决赛。
今年主办方为了创新,改了t台设计,分为内外场。模特在礼堂舞台上走完,可以到外场和观众互动拉票。
文广上搭了个临时台子,摆着打光灯和音响设备。
因为这天是万圣节,也有很多变装后出来玩的学生。
这几年,万圣节在国内逐渐受欢迎起来,成年人把它当成了一个能随意玩抽象、发泄压力的场合。
现场到处是奇装异服的人,仿佛穿越到了异世界。他们即使化着妆进去,一点也不违和。
只是时不时有人过来,问他们cos的是哪个角色。
比如印度老铁贴着一把胡子,被好几个人追问。他说自己出的是泰戈尔,对面学生疑惑一会,问:“是《文豪野犬》里的吗?”
“不是,”老铁自尊心很受伤,“是历史上那个。”
“哦哦,厉害厉害,挺像的。”那学生嘴上说着,眼里透出清澈的茫然。
老铁更受伤了。
米哈伊尔在拍摄结束后就换回了他的西装三件套,此刻却遭了殃。
校园里平时很少有人穿得这么正式,所以别人都以为他是在cos什么角色,纷纷来找他合影。
等到被冷着脸拒绝,还以为这个角色的属性就是傲娇毒舌,米哈伊尔是在兢兢业业维持人设。
于是纷纷夸他职业操守强,更想和他合影了。
米哈伊尔觉得见鬼了。
但现场人声鼎沸,他中文中文不会说,说俄语别人听不懂,说英语别人还以为是角色需要。
他最后只能吃哑巴亏,老老实实和人合影了。
好不容易摆脱了他们,回头一看,他妈妈也正举着手机,把刚才的经过全录了下来,正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呢。见他出来了,便赶紧收起手机,装作自己什么都没拍到。
米哈伊尔说:“我都看到了。”
安娜说:“我们米沙很受欢迎啊。”
“……”
安娜说:“也许下次你真可以体验一下,那个叫什么,cos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