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45 校庆3
制片人刚拿到剧本时,两眼一黑。
“你知道拍这些需要花多少钱吗?”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他看到脚本内容,脑子里自动转化成镜头。
夜景、大全景、戏服、剪辑、特效……这些全弄完,成品不亚于一个小纪录片。
但孙琬祎几人也很能忽悠。首先出马的是童源,对制片人甜甜一笑,然后给他展望前景放眼未来,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制片人被她说得热血沸腾,稀里糊涂地承诺一定要做出一部伟大的短视频。
第二个上场的是唐哲,他抱着平板,看上去斯文俊秀,沉静内敛,是标准的乖学生。他用严谨的数学统计跟制片人分析了这部短视频的拍摄时长和预算资金,拿出自己做的一堆报表,用一副业界精英的口吻说我们严格控制成本预算控制,这事没有您想得那么复杂。
这个制片人比较具有艺术家气质,对数字并不是很敏感,他被一堆看似专业的数据迷惑,于是答应了继续拍摄。
等到预算也超了,精力也透支了,制片人觉得不对劲了,这时贺子睿来了。他戴一顶贝雷帽,抱着摄像机,看起来朝气蓬勃阳光向上,谦虚地向他请教拍摄技巧。
制片人享受到了为人师表的成就感,觉得年轻人谦虚好学,我作为过来人不应该辜负他的热情。
当制片人被哄着热血沸腾加了几个夜班,实在受不了要跑路。孙琬祎来带着制片人促膝长谈了。
孙琬祎给他画大饼戴高帽,分析时局讲述短视频未来的意义。最后给他灵魂一击,说您知道有多少人在期待我们这部作品吗?作为传媒人,重要的是作品,人生有尽而作品不朽,您忍心看着一部作品无疾而终吗?
制片人遭受到了灵魂拷问,他回忆起自己多年创作生涯中那些无疾而终的节目,那些和合作方磋磨的经历。艺术家的执着和对作品的专注再次占了上风,于是他继续被忽悠,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他终于醒过来,觉得自己好像被坑了,但最后来的是副校长。
副校长大力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不愧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杰出校友,始终秉持我校优良校风校训,我每年给学生讲过那么多心灵鸡汤,只有你认真听进去了,我校需要更多你这样兢兢业业不图回报的人才啊。
制片人终于确信自己被坑了。
还是校长带着学生一起坑的。
新的视频出来后,引起了很大讨论。
讨论不仅仅局限于视频本身,很多人在视频里找到了过去熟悉的那些事物,这些事物让他们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制片人也的确专业,视频上线之前,他就联系了短视频平台创建了话题,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童年青年回忆。
于是视频一出来,就有很多人转发留言,在话题下面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一波集体的怀旧浪潮。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种经历,某些事情当时只道是寻常,过了那个节点才发现错过就是错过,再也不可回头。
怀旧引发的热度甚至盖过了视频本身,真正形成了破圈效应。制片人总算和颜悦色了些,不再天天苦大仇深地盯着孙琬祎她们。
但“地球人类观察报告”原本的粉丝对此态度却两极分化。
支持态度的粉丝很高兴,觉得他们终于不再局限于沙雕短视频,内容更加厚重和有深度。
“我的小破报告出息了,竟然和主流媒体合作了!”
“呜呜呜你们终于被更多人看到了,老粉真的好欣慰!”
“恭喜站上更大的舞台,期待未来发光发热!”
但持负面的态度的人也不少。他们觉得短视频主要还是娱乐,如果过于追求深度,反而会丢掉自己的特色。
“其实有点担心,你们的精髓就是脑洞和沙雕,硬要追求深度反而没意思了。”
“想看严肃内容我直接去看纪录片不好吗?”
“平时生活压力够大了,看视频就是图一乐,结果还要受教育,不觉得烦吗?”
不会再看了,靠沙雕起家,红了就想转型,吃相太难看了。”
孙琬祎从后台点开弹幕和评论,一条一条的翻过去。
随着粉丝的增多,她发现不管做什么内容,好像总会有人不满意。她想要改进,但许多人的意见是完全相反的,听了这一方,就会离那一方更加遥远。
众口难调中,“地球人类观察报告”的粉丝艰难地涨到了50万。
随着视频的热度发酵,燕外八十周年校庆终于正式拉开帷幕,
所有人一瞬间都忙了起来,仿佛打了鸡血一样,一下子紧绷起来。
就连食堂门口的流浪狗,都被拉去洗了澡吹了毛,戴上了坠着名牌的项圈,力图用最好的面貌迎接校庆。
孙琬祎上学期接手的宣传部终于在此时彰显了存在感。她现在每天一睁眼,微信里消息爆满,全是其他部门来求他们做海报和物料。
【孙姐江湖救急啊!!!】
【我们那个海报字号能不能再调一调?】
【我们需要地贴,周五之前能做好吗?】
【救命救命,之前发你的素材里面忘加二维码了!】
唐哲没有学生会的职位,但是他被拉去做了校庆开幕式的法语主持,有时忙得连课都上不成,一彩排就是一天。
其实小语种主持听的人也不多,但自从几年前有个知名校友来学校宣传电影,校方为欢迎他,安排了一个多语种歌曲联唱的环节,这个片段在网上小火了一把之后,从此多语种就成了燕外大型活动的必备节目。仿佛过年时期拉孩子出来表演的家长,但凡是重要场合都要展示一下。
贺子睿作为校外联部的人,要去拉赞助,和各种品牌商广告商打交道。他仿佛是那个电话销售,每天要和几十个人联络,问他们有没有赞助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