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志不敢反驳,只好笑了笑,转而看向曾好雨,详装严肃地说,“小雨,复读好辛苦,所以你要认真读书。”
“可是我每次都考满分啊,大堂哥,你在学校一定要认真听讲,争取早日考个100分,让叔爷高兴高兴。”
“我要来不及了,我走了,二爷爷,小雨,再见!”曾有志加快脚步,恨不能快点离开。
曾有志感到自己又被深深伤害了。去年曾铁生决定让他重新读五年级,家里没有选择去西曾小学,而是找托人让他去乡里的小学复读。曾有志过上了每天早出晚归的日子,基本碰不到他的朋友们。更悲剧的是,乡里的小学的题目好难,他的基础好差。
本来,赵盼弟有些不满意,觉得自家儿子浪费了一年时间,以后找工作、娶老婆岂不是会晚一年,在家里碎碎念了一段时间。直到曾有志的舅舅被人打上门,据说骗了好几个家长,非说自己有门路,可以帮小孩上洪里中学。赵家赔了一大笔钱,几乎倾家荡产。赵盼弟在曾家又恢复到了以前“听话”的状态。
现在曾铁生家在村里,属于头一份。小儿子曾国华从村里搬了出去,搬到了洪里乡。原本造的青砖大房子空关着,让曾铁生时不时开窗通风,据说过年时会回来住住。
这可是大青砖造的房子,说不住就不住,村里的人酸言酸语。
要问起曾国华具体做什么,村里人隐约知道干的就是倒买倒卖的事。老一辈的都说,以前可是要挨批斗的,现在时代怎么说变就变了,自家种田的拍马都赶不上那些投机倒把的。年轻人都很是羡慕,想要跟着曾国华一起干,但都被拒绝了,说小本生意招不了人。
曾国华大概见的人多了,感觉自家老爹没那么面目可憎后,就时不时就会给自家老爹孝敬点好烟好酒,很是缓和了关系。
曾好雨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自家不再被称为“养猪大户”,而是变身成了“养鸡大户”。
在曾好雨沉迷奥数的时候,家里所有的猪都卖完了。曾国庆和曾国强两兄弟各自分到了200块钱,这笔钱算下来可比种田轻松。两人就想跟风养猪,被曾金生劝了下来,让他们每家只养个三四只,年底赚一笔钱,冬天,猪肉卖不出去的话,能存的住,不会出啥大问题。
曾金生胆大心细,自从决定“转型”后,就去寻摸了市场,一下子就买了100个种蛋,又去买了5只老母鸡孵蛋。中间,发生了一些波折,一批鸡遭了鸡瘟,但曾金生和李小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李小妹安慰自己,比养猪可轻松多了。曾金生则是盲目自信,我可以。
为了让自家的鸡蛋和母鸡有销路,曾金生又鼓动曾国庆和曾国强,一个专门卖鸡蛋,一个专门杀鸡卖鸡。让李小妹来说,曾金生这算盘打得可真响。
“我给他们成本价,赚多少看他们的本事。”曾金生振振有词,“要不是看在他们是我侄子的份上,我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吗?小雨,阿爷说的对不对?”作为捧场王,曾好雨当然是赞同的。如果曾国庆和曾国强知道了,他们怕是更会无比赞同。
要问曾金生赚了多少,可以这样说,现在曾好雨的爸爸每月寄回来35块,这笔钱已经不被曾金生看在眼里。每次从邮局取回这笔钱,曾金生都会把钱给曾好雨让她自己攒着。
曾好雨……
要知道,沈来娣也会定期把赚到的钱寄存在她这边,爷爷曾金生时不时给零花钱,还有爸爸李牧给的钱。
她开始有点“有钱的烦恼”,于是开始了记账之旅。为了账目清晰,她专门列了几个收入项目,支出项目,每月一盘点,年终一总结。鉴于她不太会有支出的项目,由此曾好雨的存款增长速度喜人。
而曾金生深知,闷声赚大钱的说法,从来不会展现自家财力。曾好雨有新衣服、新玩具,曾金生和李小妹都会和别人说,这是曾好雨的爸爸寄回来的,当然不能否认,真的有部分是他寄回来的。
赚得钱越多,曾金生和李小妹越是不安心,最近村里偷鸡摸狗多了起来。想当初为了藏350块,他们俩都担惊受怕了一阵。现在这笔巨款,更让人不安心。
曾金生独自一个人去了县里,本来计划把所有的钱都存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恰逢合作社在宣传推广国库券,说这种利息高,能达到8%,还说,国家发的债券,一定不会有问题。听到这,曾金生心动了。
国库券的面额分为5元、10元、50元、100元。个人只能买前三种面值。曾金生想了想,一半的钱用孙女的名字存进合作社,一半则换成了国库券。
把存折和国库券拿回家后,曾金生老俩口忙了一下午,才将它们分别藏好。为了防止意外,两人又把家里“财政情况”告诉了曾好雨,当然只是说具体位置,没有说具体的金额。
接下来每一年,存折上的数额和国库券的数量持续增长。曾好雨慢慢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