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在魏晋争权[梁祝] > 第27章 三月三

第27章 三月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祝英台倒不是很在意祝英回动摇了,若是避男子如洪水猛兽,又要怎样踩着他们上位?

但是她很在意,亲姐连一刻钟都没扛过去,甚至还许下了一个诺言。

马文才不知道,但祝英台就能听出姐姐许下承诺时的真切。

对于她们来说,什么海誓山盟长长久久,那都不现实。

唯有关于成功执行计划之后的承诺,才能说明姐姐是真的在做出一个承诺,并且至少此刻是坚决地想要兑现的。

祝英台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我本来也想过,你若要学窦太主贾南风,我是该帮着你,还是该劝劝你,但现在不用纠结了。”

她扯了扯嘴角:“你已经把自己的婚姻许出去了。”

祝英回:……

英台在仔仔细细读完史书之后越发开放了,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儿吧。

豢养男宠总比和一个男人双双化蝶来得好。

想到这里,祝英回骤然止住了思维,她看向祝英台:“英台,你对梁山伯是个什么看法?”

祝英台诡异地明白了她的意思,却沉默着一言不发,就当祝英回眉头越皱越紧的时候,她才道:“我有些喜欢他,但他在那次家宴上的反应叫我有些犯难。”

摆明了梁山伯喜欢祝家小十,但祝英台永远不可能只做祝家小十。

她是祝英台,在经义解读上让当代大儒都为之惊艳赞叹,心思缜密又聪明绝顶,她要夺权,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从来不是要做谁的妻子。

祝英回同样如此,当功成名就之后她会想一想情爱,但是在那之前,无论是谁挡在她面前都会被一脚踹开。

包括今天才许下承诺的恋人。

两姊妹对视一眼,齐齐叹了口气,祝英台疲惫地摆了摆手:“罢了,山伯没有马文才那么犟,就算真的喜欢祝小妹,等到了时间,他还是会娶妻的。”

“我可没有那个时间分配给他。”

祝英回心有戚戚:“那人虽然犟,但是性格中的执拗偏激,还有……”

她没说完,祝英台却懂了她的意思,马文才是典型的世家公子,文武双全,相貌俊美,性子也傲。

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世家公子的想法。

能扳过来最好,扳不过来就只能一拍两散。

以马文才从前的表现来看,有机会扳还好,更叫人担心的,就是他彻底触怒姐姐,叫她扳都不想扳直接单方面绝义。

上巳节就这么过去了,出去玩儿了一天的王述一回来就惊恐地发现那两人和好了!

他牙疼地看着虽然仍旧不苟言笑,眉目冷峻,整个人却散发着一股愉悦的马文才,没忍住道:“怎么回事儿?!我记得我只出去了一天啊!”

“而且……马文才是怎么回事儿?他是不是中邪了!”

他越说越觉得有可能,忧心忡忡地问祝英台:“我要不要寻个人给他看看?”

祝英台也很无语,但还是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祝英回不信这个,祝英台更不信。

祝英回的不信还带了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意思在,祝英台那就是忠诚地、坚决地不信这些违背‘子曰’的东西。

她用胳膊肘捣了捣王述:“你叫他一声看看。”

王述试探性地叫了一声:“马兄?”

马文才侧头看了过来,那股子叫王述浑身发毛的气息荡然无存,桃花眼中冷冷地透露出来一个意思:叫我做什么。

王述讪笑一声:“没什么……只是从山下带回来了些糕点,问你要不要。”

马文才蹙了蹙眉:“你不是才问过?”

然后道:“不必。”

是个人,都看得出来他心情很不错。

不错到即使梁山伯和荀巨伯再次当着他们的面儿吵起来,也没有被影响。

马文才慢条斯理道:“在这里吵有什么意思?”

他露出一个笑:“去免冰堂吧。”

越学到后面,越来越多不擅长武术的学生选择了下午请假,去向顾、孟二人请教经义。

而请教的地点,就在免冰堂的左右两间里。

祝英回收剑回鞘,笑道:“这个主意不错。”

他们二人一同上前,一个扣住了梁山伯的肩膀,一个绊住了荀巨伯的腿,连拖带拉地把两人扯着往免冰堂走。

祝英台愣了一瞬,立马精神了,拍了拍手笑嘻嘻地宣布:“梁公子和荀公子要在免冰堂辩论经义,愿意去瞧瞧的人快跟着走啊!”

王述三番几次看着他们吵,也有些生气了,不仅不制止,反而帮着祝英台宣传,势要让他们两人丢人丢到底。

梁、荀二人连连讨饶,却又不知道哪一句话没对,再次和彼此争吵了起来。

被无视的马文才冷笑连连,压根插不进话的祝英回微笑着加大了手上的力度。

王述深吸了一口气,咬牙切齿地预备把事情做绝了,扭头就往免冰堂跑,要将两位夫子请来,听一听这二人的辩经。

不过片刻,书桌垫子备齐,同窗夫子全部到场,顾、孟两位坐在首位,对视一眼,火花四溅,同时冷哼一声。

梁山伯和荀巨伯的理智回笼一瞬,却又立刻被对方打散。

经义的辩论从最开始的两人,到后面的学生忍不住插嘴,再然后是二位执牛耳的大儒激烈争吵。

最后,则是被不小心波及的其他人加入战场。

话语之难听都不说什么了。

到了后面,直接演变成了一场群殴。

双方谁都不服谁,干脆拳脚相向,要用拳头分出胜负来。

原本还带着看好戏心理的祝英台不自觉看向了祝英回:“哥……”

祝英回面色冷淡:“让他们打。”

“打完了,那两个傻子就该知道,学术并不是他们想得那般单纯。”

她在祝英台耳畔低语:“学术掺杂着派系之争,也有着权力的斗争,桓温的做法虽然粗野,但也不无道理。”

祝英回看向战场:“若是此等大儒被拉拢,那么,日后的朝堂,就全是王与谢的天下了。”

“桓温可不希望,学成的学子,都将本事与了他们二人。”

祝英台倏然想起了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儒者,心头一颤:“那些人……”

“是他们杀的。”祝英回平静地肯定了他们的猜测“我从前就说过,学术之争,容不下异端。”

“执牛耳者不好下手,就挑有些影响却有不大的人作为威慑。”

也就是科举没出来,若是科举问世,世家衰弱,这一场血色的争端,还会更加激烈、更加疯狂。

不过,世家已经足够视人命为草芥,这些儒者好歹还有孔夫子的经义约束,不至于随意滥杀。

现在各家中学习经义的人首先是世家公子,然后才是各个学派的儒者。

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要为家族奉献一切的思想,还没那么容易被再次洗脑。

祝英回看着已经停止争吵,愣愣地注视着周围人、甚至在试图拉架的两个人。

和马文才交换了一个眼神,轻易地滑入战场,名为搀扶实为挟持地扯住了孟之义和顾幸:“别打了别打了,都是同窗!”

一边把人强行往外扯,一边嘴上假模假样地劝架:“夫子!别打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